百词典

《五月五日》

时间: 2025-05-07 09:07:27

诗句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27

原文展示: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白话文翻译:

屈原已经沉入水中去世,楚国的人们也因此衰落不已。
我何必在乎那些谗言和诽谤,徒劳无益地想要驱走那潜伏的蛟龙。
生前的仇恨并未消失,而死后仍在追寻他的踪迹。
沅水和湘水的碧潭水,应该能够映照出千山的倒影。

注释:

  • 屈氏: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
  • 谗谤:恶意的中伤和诽谤。
  • 蛟龙:传说中的一种水中生物,象征着潜在的威胁。
  • 未泯:未消失,未被抹去。
  • 碧潭水:清澈的水,象征着纯净和美好。

典故解析:

屈原是楚国的著名诗人,以其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而著称。他因遭到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诗中提到的“屈氏已沈死”即是对他悲惨命运的追忆。“沅湘”指的是沅水和湘水,这两条河流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他投水自尽后,化身为水神,永守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正值人们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对屈原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心的关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以屈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端午节时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首先,诗中通过“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两句,点明屈原的死亡对楚国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屈原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的“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则反映了诗人对谗言的无奈与抵抗,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则蕴含着对屈原的深情追思,沅湘的碧潭水象征着对屈原高尚品德的永恒追忆。

整首诗情感浓烈,词句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怀,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诗人在缅怀屈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警示世人要抵制谗谤,追求真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屈氏已沈死”:屈原已去世,暗示历史的悲剧。
    • “楚人衰不容”:楚国因屈原的去世而衰落,反映出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 “何尝奈谗谤”:质疑谗言的影响,表现无奈。
    • “徒欲却蛟龙”:比喻外敌或困扰,表现出对斗争的渴望。
    • “未泯生前恨”:生前的仇恨没有消失,暗示历史的痕迹。
    • “而追没後踪”:追求屈原的精神与影响。
    • “沅湘碧潭水”: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体现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美感与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对谗言的反思,深刻揭示了个人与历史、国家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屈原:象征忠诚与理想,代表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蛟龙:象征潜在的威胁,意味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 沅湘碧潭水:象征纯净与回忆,承载着对历史的思考与追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因何沉死?

    • A. 被谗言陷害
    • B. 自愿退休
    • C. 逃避战争
    • D. 迁居他国
  2.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潜在的威胁
    • C. 祥和的象征
    • D. 幸福的寓意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端午日赐衣》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屈原的《离骚》与梅尧臣的《五月五日》都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后者则是对屈原的怀念与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屈原与楚辞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谅弟丞邵阳 送温伯玉二首 其二 水龙吟(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 九华道中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送庞祐甫五首 其五 连日得杂花数株艺之池亭感而有作 满江红(丁亥示庞祐甫) 挽任谏议词二首 送潘元夙教授钦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若死灰 残山剩水 教猱升木 采字头的字 墙高基下 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石 頍弁 見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侯干城 来文 掩过扬善 豆字旁的字 包含折的词语有哪些 槽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