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27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屈原已经沉入水中去世,楚国的人们也因此衰落不已。
我何必在乎那些谗言和诽谤,徒劳无益地想要驱走那潜伏的蛟龙。
生前的仇恨并未消失,而死后仍在追寻他的踪迹。
沅水和湘水的碧潭水,应该能够映照出千山的倒影。
屈原是楚国的著名诗人,以其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而著称。他因遭到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诗中提到的“屈氏已沈死”即是对他悲惨命运的追忆。“沅湘”指的是沅水和湘水,这两条河流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他投水自尽后,化身为水神,永守家乡。
作者介绍:梅尧臣,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正值人们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对屈原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心的关注。
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以屈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端午节时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首先,诗中通过“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两句,点明屈原的死亡对楚国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屈原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的“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则反映了诗人对谗言的无奈与抵抗,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则蕴含着对屈原的深情追思,沅湘的碧潭水象征着对屈原高尚品德的永恒追忆。
整首诗情感浓烈,词句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怀,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诗人在缅怀屈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警示世人要抵制谗谤,追求真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美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对谗言的反思,深刻揭示了个人与历史、国家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屈原因何沉死?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