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2:39
先生秦博士,秦礼颇能熟。
量主欲有为,两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仪,群豪果知肃。
黄金既遍赐,短衣衣已续。
儒术自此凋,何为反初服。
这位先生是秦国的博士,对秦国的礼仪非常熟悉。
统治者想要有所作为,但两代人都不愿意。
草拟一套王者的仪式,结果群豪都觉得肃然起敬。
黄金已经普遍赐予,短衣服也得到了补续。
儒家学术从此衰退,为什么反而要恢复最初的服饰呢?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主张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家力量,致力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其诗文风格清新典雅,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推动变法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礼仪和儒家学术的思考。在改革与传统的冲突中,王安石表达了对儒家衰退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与士人关系的深刻观察。
王安石的《叔孙通》通过对秦博士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礼仪与权力的复杂关系。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简练的笔触,揭示了统治者对有作为的渴望,但却又面临着传统与变革的双重困境。诗中提到“黄金既遍赐”,可以看作对当时社会物质追求的讽刺,而“儒术自此凋”则暗示了在权力游戏中,传统的儒家思想逐渐被边缘化。整首诗在形式上表现出一种清朗的节奏感,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文化衰落的忧虑,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王安石通过对秦博士的描写,质疑在改革中是否应该放弃传统文化,强调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传承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叔孙通》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金既遍赐”反映了什么?
诗中“儒术自此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