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葛郎中挽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16:02:35

诗句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2:35

原文展示: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白话文翻译:

帷幕轻轻卷起,空荡的大厅中传来白天的哭泣声。
衣物和冠冕留在了世间,杯子和案几就像过去的生活一样。
白马悲哀地送别,红色的车马已经不再是古时的行列。
低头徘徊在九原之地,光阴在铭刻的旗帜上。

注释:

  1. 卷卷:轻轻卷起。
  2. 穗帷:穗子形状的帷幕,形容轻盈。
  3. 空堂:空旷的大厅。
  4. 昼哭声:白天的哭泣声,体现哀伤气氛。
  5. 衣冠:指衣服和帽子,象征身份或地位。
  6. 遗故物:留下的遗物。
  7. 杯案:酒杯与案几,表示宴席或生活的痕迹。
  8. 白马:象征送别的人。
  9. 赤车:红色的马车,表示曾经的行列。
  10. 低徊:徘徊、游荡。
  11. 九原:古代指埋葬的地方,象征死亡。
  12. 铭旌:刻有名字的旗帜,象征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政论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思考,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

创作背景:

《葛郎中挽辞二首》是王安石为悼念友人葛郎中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深切哀悼。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二首》深刻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哀痛。诗的开头“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以轻盈的帷幕和空荡的大厅引入,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仿佛是对友人离世后所留下的孤寂与无奈的直观感受。接下来的“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则通过对遗物的描写,表现了生者对逝者的追忆,生活的痕迹依旧在,但逝者却已不再。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中的“白马”和“赤车”象征着送别的仪式,同时也反映出传统送别的习俗与情感。而最后两句“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则通过对比生与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逝去的光阴与铭刻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卷卷穗帷轻:轻盈的帷幕卷起,象征着离别的气氛。
  2. 空堂昼哭声:空荡的大厅中传来哀伤的哭声,渲染了悲伤的情绪。
  3. 衣冠遗故物:遗留下的衣物和冠冕,表示对逝者身份的追忆。
  4. 杯案若平生:杯子和案几仿佛还在诉说着往日的生活。
  5. 白马有悲送:白马送别,表现出送别的悲哀。
  6. 赤车非古行:红色的车马不再是古时的行列,感叹变化。
  7. 低徊九原日:在埋葬之地徘徊,象征对死亡的沉思。
  8. 光景在铭旌:光阴在铭刻的旗帜上,象征着对逝者的追忆与纪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白马、赤车作为送别的象征,形象地传达了悲伤情感。
  • 象征:九原象征死亡,铭旌象征纪念,深化了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去的怀念。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的追忆,更是对生死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对友谊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穗帷:象征轻盈与柔情,带来一种哀伤的氛围。
  2. 哭声:直接表现出悲痛的情感。
  3. 衣冠:代表逝者的身份,承载着过去的回忆。
  4. 白马与赤车:象征送别的仪式与传统。
  5. 九原:象征死亡与埋葬之地,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6. 铭旌:象征对逝者的纪念,传达出深切的怀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堂昼哭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安慰
  2. “白马有悲送”中的白马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送别
    • C. 战争
    • D. 旅行
  3. “衣冠遗故物”中的“衣冠”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衣物和身份
    • C. 书籍
    • D. 交通工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与杜甫的《哀江头》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王安石的作品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寒 寄子布 熏蚊效宛陵先生体 谢朱元晦寄纸被 午晴试笔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 夏夜 晚泊松滋渡口 壮士吟次唐人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根宁极 身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绛氛 标情夺趣 亲随 不以为耻 包含欣的词语有哪些 明扬 黑漆皮灯 包含侄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密而不宣 辛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蜕化变质 正色危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