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 寄怀伯唐》

时间: 2025-04-30 17:21:40

诗句

烽火逼人离境。

潮汐渡人凭信。

潮已送人来,人复羁栖无定。

无定。

无定。

隔断雁行难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1:40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寄怀伯唐
殷秉玑 〔清代〕

烽火逼人离境。
潮汐渡人凭信。
潮已送人来,
人复羁栖无定。
无定。无定。
隔断雁行难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战火纷飞的离愁,潮水的涨落如人间信使,潮水送来了人,却又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无法安定。反复的“无定”表达了在战乱中的无奈与迷惘,最后“隔断雁行难并”更是抒发了难以团聚的感伤。

注释:

  • 烽火:古代用以报警的火光,指战争。
  • 潮汐:潮水的涨落,形容时间的流逝。
  • 羁栖无定:羁留在外,无法确定去处。
  • 雁行:比喻归途的行列,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雁行”常用来形容归雁的队伍,象征着思乡和团聚的期望。在古诗词中,雁的飞行常与离别相连,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殷秉玑,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因战乱而离乡,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寄怀伯唐》是殷秉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入挖掘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首词开篇即以“烽火逼人离境”引入,强调了战争的迫切和残酷。词中的“潮汐渡人凭信”,不仅描绘了潮水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流转,潮水如人间的信使,传递着离愁别绪。

反复的“无定”更是将词人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大海潮起潮落,人生也在不断变化中,难以寻得安宁的归处。最后一句“隔断雁行难并”,更是将离愁推向高潮,既有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又有现实的无情。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烽火、潮汐、雁行等,构建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态,体现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烽火逼人离境:战火的紧迫感使人不得不离开故土。
  2. 潮汐渡人凭信:潮水的变化如同时间的流逝,传递着消息。
  3. 潮已送人来:潮水已经将人送到某地。
  4. 人复羁栖无定:人却仍然无处归依,漂泊不定。
  5. 无定。无定。:反复强调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6. 隔断雁行难并:思乡的情感无法与亲人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信使,形象生动。
  • 反复:“无定”的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战乱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充满了无奈与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 潮汐:象征时间与流逝。
  • 雁行:象征归属与团聚。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承载着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烽火逼人离境”中“烽火”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战争
    • C. 家乡
  2. 诗中反复出现的“无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定
    • B. 无奈
    • C. 欢愉
  3. “隔断雁行难并”中“雁行”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思乡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殷秉玑的《如梦令 寄怀伯唐》在情感上更为复杂,李白的作品更多聚焦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而殷秉玑则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夏夜宿直 集贤池答侍中问 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时予官独未出) 新艳 秋晚 老夫 代鹤 浔阳三题。湓浦竹 寓言题僧 罗敷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笃恨 糊精 切磨箴规 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洗垢匿瑕 耳刀旁的字 徒劳无功 糹字旁的字 不定积分 厌闻饫听 伎作 羽字旁的字 肉麻当有趣 用谏 皿字底的字 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