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更漏子 其一》

时间: 2025-04-25 17:07:09

诗句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

扃绣户,下珠帘,满庭喷玉蟾。

人语静,香闺冷,红幕半垂清影。

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7:09

原文展示:

更漏子 其一 孙光宪 〔唐代〕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扃绣户,下珠帘,满庭喷玉蟾。人语静,香闺冷,红幕半垂清影。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

白话文翻译:

听着寒夜的更声,听到远方的雁鸣,半夜里在萧娘的深院中。关上绣花的门,放下珍珠帘,庭院中月光如水。人们的话语声静了,香闺显得冷清,红色的帷幕半垂,清影摇曳。云雨般的情态,蕙兰般的心灵,这份情感深如江海。

注释:

  • 寒更:指寒夜的更声。
  • 远雁:远方的雁鸣,常用来象征思念。
  • 萧娘:指美丽的女子。
  • 扃绣户:关上绣花的门。
  • 下珠帘:放下装饰有珍珠的帘子。
  • 喷玉蟾:形容月光如水,喷洒在庭院中。
  • 红幕:红色的帷幕。
  • 云雨态: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
  • 蕙兰心:比喻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光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通过对环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思念某位女子时所作,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通过对声音、光线和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诗中“听寒更,闻远雁”开篇,即以声音引入,营造出夜晚的寂静和远方的思念。随后通过对“扃绣户,下珠帘”等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女子深闺的封闭和孤独。而“满庭喷玉蟾”则以月光为媒介,将内外环境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幽美的意境。最后,“云雨态,蕙兰心”用比喻手法,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深沉而纯洁的爱慕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婉约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寒更,闻远雁”:通过声音引入夜晚的寂静和远方的思念。
  • “半夜萧娘深院”: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出一种封闭和孤独的氛围。
  • “扃绣户,下珠帘”:通过对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女子深闺的封闭和孤独。
  • “满庭喷玉蟾”:以月光为媒介,将内外环境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幽美的意境。
  • “人语静,香闺冷”: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冷清的氛围。
  • “红幕半垂清影”:通过对光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美的意境。
  • “云雨态,蕙兰心”:用比喻手法,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深沉而纯洁的爱慕之情。
  • “此情江海深”: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雨态”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蕙兰心”比喻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 拟人:如“满庭喷玉蟾”将月光拟人化,形容其如水般喷洒在庭院中。
  • 对仗:如“听寒更,闻远雁”中的“听”与“闻”,“寒更”与“远雁”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女子的深沉思念和爱慕之情。诗中通过对声音、光线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女子深沉而纯洁的爱慕之情。

意象分析:

  • 寒更:象征夜晚的寂静和远方的思念。
  • 远雁:象征思念和远方。
  • 萧娘:象征美丽的女子。
  • 扃绣户:象征封闭和孤独。
  • 下珠帘:象征封闭和孤独。
  • 喷玉蟾:象征月光如水,幽美的意境。
  • 红幕:象征幽美的意境。
  • 云雨态:象征男女之间的情爱。
  • 蕙兰心:象征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听寒更,闻远雁”中的“寒更”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夜晚 B. 寒夜的更声 C. 寒冷的更夫 D. 寒冷的更衣 答案:B

  2. 诗中“满庭喷玉蟾”中的“玉蟾”指的是什么? A. 玉制的蟾蜍 B. 月光 C. 玉石 D. 玉兔 答案:B

  3. 诗中“云雨态,蕙兰心”中的“云雨态”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男女之间的情爱 C. 云雨天气 D. 云雨的变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夜晚为背景,表达了对某位男子的思念之情。
  • 杜牧的《秋夕》: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孙光宪的《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夜晚为背景,但孙光宪的诗更注重环境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孙光宪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送枢密使楼先生还乡 和陈握卿留别 念奴娇 满庭芳(题太平楼) 念奴娇·炎精中否 无讼堂诗 题太平兴国宫留云阁 大观间题南京道河亭 同淇瞻登伾山 秋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义切中抱 衣字旁的字 国粹 耳字旁的字 阴面 愁肠寸断 干字旁的字 马上墙头 帑椟 提土旁的字 言之有理 面从 包含穗的词语有哪些 射生手 仰天而笑 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