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琴士据梧》

时间: 2025-05-06 02:33:17

诗句

户外世尘皆累,山中天籁无声。

莫看螗谗相捕,要教鹤舞鱼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17

原文展示

送李琴士据梧
李曾伯 〔宋代〕

户外世尘皆累,山中天籁无声。
莫看螗谗相捕,要教鹤舞鱼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琴士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描述了户外尘世的烦扰和困扰,而在山中却可以听到自然的无声之美。接着,诗人劝诫李琴士,不要只看到蝗虫的谗言和捕捉,而应该让鹤舞动,让鱼倾听自然的和谐。

注释

  • 世尘:世俗的尘埃,指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山中宁静的环境。
  • 螗谗:指蝗虫的谗言,象征不和谐的声音或是世俗的诱惑。
  • 鹤舞鱼听:鹤是优雅的鸟类,舞动代表着自由,鱼则象征着自然中的生灵,二者共同构成和谐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廷圭,号白云,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送别的场合,可能是李曾伯送朋友李琴士前往山中隐居的情景。在那个时代,隐士文化盛行,许多人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的纷扰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户外世尘皆累”直白地指出了世俗生活的疲惫感,暗含对繁忙世事的不满。而“山中天籁无声”则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山中虽然无声,却蕴含着自然的和谐美好,给人以宁静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莫看螗谗相捕,要教鹤舞鱼听”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告诫李琴士不要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鹤舞”与“鱼听”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生灵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摆脱世俗的烦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户外世尘皆累:户外的世界,尘世的烦恼和疲惫都令人厌倦。
  2. 山中天籁无声:而在山中,天籁之音恬静无声,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3. 莫看螗谗相捕:不要只看到蝗虫的谗言与捕捉,暗指世俗的诱惑。
  4. 要教鹤舞鱼听:要让鹤自由地舞动,让鱼听见自然的声音,表达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户外与山中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 比喻:用“螗谗”比喻世俗的烦扰,用“鹤舞鱼听”来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赋予鱼以“听”的能力,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烦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李琴士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自然,找到心灵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户外世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束缚。
  • 山中天籁: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 螗谗:象征外界的诱惑与烦扰。
  • 鹤舞:象征自由、优雅与高洁的追求。
  • 鱼听: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灵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世尘”指代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世俗的烦恼
    C. 高山流水
    答案:B

  2. “鹤舞鱼听”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C. 忧伤的心情
    答案:B

  3. 李曾伯的诗风格如何? A. 豪放激昂
    B. 清新自然
    C. 哀婉动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隐逸与自然的诗。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了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送李琴士据梧》与王维的《终南山》都表达了对山林的向往,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李曾伯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的背景与分析的参考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桃源忆故人 入塞 鹧鸪天 浣溪沙(病中有以阑花相供者,戏书) 长相思 如梦令 点绛唇 碧牡丹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擘肌分理 登山陟岭 母字旁的字 畅怀 概览 好善恶恶 至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攻必克,守必固 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泛滥博文 兼并 画地作狱 寸字旁的字 空气压缩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