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9:20
菩萨蛮·西风袅袅凌歌扇
作者:冯延巳 〔唐代〕
西风袅袅凌歌扇,
秋期正与行人远。
花叶脱霜红,
流莺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
千里重楼暮。
翠被已消香,
梦随寒漏长。
微风轻拂,扇子轻摇,正值秋季,旅人已经远去。花瓣和叶子在霜冻后变得红艳,黄莺在残月下低声鸣唱。兰闺中的人儿可还在?千里之外的高楼在黄昏时分显得孤寂。翠色的被褥已经失去了香气,梦境也随着寒冷的漏水声延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景象的描绘。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子羽,号青山,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以词著称。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擅长描写女性情怀和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以词抒发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女性的思念,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词以“西风袅袅”开篇,渲染出一种柔和而又带点忧伤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凉意和人离别的惆怅。首句中“凌歌扇”一语,传达了扇子轻拂的情景,与西风相配合,奏出一曲凄美的秋歌。接下来“秋期正与行人远”一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人感到一丝丝的惆怅。
诗中通过花叶的凋零与流莺的低鸣,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突显了内心的孤寂。而“兰闺人在否”则更进一步,诗人思念的情感愈发浓烈,隐约传达出对女性的关心与惦念。最后“梦随寒漏长”一句,揭示了诗人对梦境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梦境的延续仿佛是对失去的追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孤独,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旅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风袅袅”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兰闺人在否”中的“兰闺”指的是?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秋天的氛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感伤,但冯延巳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思念,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更多的女性柔情和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