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画堂昨夜西风过》

时间: 2025-05-04 10:43:24

诗句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

残月尚弯环,玉筝各泪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24

原文展示:

画堂昨夜西风过,
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
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
烛暗纱窗晓。
残月尚弯环,
玉筝各泪弹。

白话文翻译:

昨夜西风吹过画堂,绣帘轻轻拂动了朱色门扇的锁。惊醒的梦未能成形,眉头紧锁在枕上。金炉里香烟袅袅升起,蜡烛下光线暗淡,透过纱窗迎接晨晓。残月依然弯曲如环,玉制筝弦各自流下泪水般地弹奏。

注释: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房间或殿堂。
  • 西风:秋冬季节的西风,象征着凋零与冷清。
  • 绣帘:用绣花的布帘,装饰华美。
  •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富贵人家的象征。
  • 惊梦不成云:形容梦境未能实现,似云般飘散。
  • 双蛾:指人的眉毛,形容其弯曲如蛾翅。
  • 金炉:指香炉,用金属制成,通常用来焚香。
  • 烟袅袅:形容香烟缭绕上升的样子。
  • 烛暗:蜡烛微弱的光线。
  • 纱窗:透光的窗帘。
  • 残月:未圆的月亮,象征遗憾。
  • 玉筝:用玉石制成的筝,象征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仲明,号芳洲,唐末五代时期词人。他生于一个仕宦家庭,年轻时即显露出音乐和文学才华。冯延巳的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大多表现爱情与离别之苦,语言绮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

《菩萨蛮·画堂昨夜西风过》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冯延巳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此词的创作,可能与他的爱情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爱人离去后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境,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开篇描写“画堂昨夜西风过”,以自然景象引入,暗示了秋冬的来临和孤寂的氛围。接着,词人通过“绣帘时拂朱门锁”的细节,展现了居所的华美与孤寂,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声的等待和失落。接下来的“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不仅表现了梦境的破灭,更传达出一种心事重重的情感。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温柔却又略显阴郁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的“残月尚弯环,玉筝各泪弹”,将情感推向高潮,残月象征着未圆的心愿,玉筝的泪声更增添了悲伤的气氛,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与思念的绵延。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别致的画面,典雅而悲伤,展现了冯延巳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情世态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堂昨夜西风过:描绘夜晚的画堂,西风拂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2. 绣帘时拂朱门锁:绣帘轻轻拂动,暗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3. 惊梦不成云:梦境如云般飘散,未能实现,表达了失落感。
  4. 双蛾枕上颦:眉头紧锁,体现了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5. 金炉烟袅袅:香烟袅袅升起,营造出温馨却又孤寂的氛围。
  6. 烛暗纱窗晓:蜡烛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户迎接晨晓,象征着希望与无奈交织。
  7. 残月尚弯环:未圆的月亮,象征着心愿未竟与遗憾。
  8. 玉筝各泪弹:筝声如泪般,传递着愁苦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梦不成云”,将梦境与云相类比,形象生动。
  • 拟人:如“金炉烟袅袅”,赋予烟雾以生命的特征,增强情感。
  • 对仗:如“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对仗工整,形成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借助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享受,反映了词人对爱情的追忆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冬的来临,代表了孤寂与冷漠。
  • 绣帘、朱门:象征着富贵人家的生活环境,亦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金炉、烟:象征着温馨的氛围,也暗示着内心的愁苦。
  • 残月:象征着遗憾与未尽的心愿。
  • 玉筝: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流露出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堂昨夜西风过”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春风
    B. 凄凉的秋风
    C. 炎热的夏风
    D. 寒冷的冬风

  2. “惊梦不成云”中“云”指的是什么?
    A. 梦境的美好
    B. 梦境的短暂与不实
    C. 云彩的飘动
    D. 梦境的清晰

  3. “双蛾枕上颦”中“颦”表示什么?
    A. 笑
    B. 悲
    C. 惊讶
    D. 皱眉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别之苦,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挣扎。
  • 柳永《雨霖铃》:在哀伤的基调中,更多地从外部环境入手,描绘离别的场景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源》
  • 《五代词人研究》

相关查询

煌煌京洛行 山中答人 小松 庭际新移松竹 怀体休上人 秋苔 吊杜工部坟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秋月 谢人惠扇子及茶 寄郑谷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委靡不振 一栖不两雄 陨队 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问索 宽律 人字头的字 中岱 履虽新不为冠 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头橘奴 龙争虎斗 貝字旁的字 隽伟 自字旁的字 包含蛇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