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4:51
琐窗寒
题汤德媛《寒闺病趣图》
作者: 汤芷 〔清代〕
不恨偏愁,非慵似懒,恹恹终日。
年华逝水,又是暮冬时节。
倚妆台双颦翠蛾,云鬟强整娇无力。
正峭寒一阵,侍儿低语,夜来微雪。
帘密休轻揭。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
葱尖拢袖,闲究还丹真诀。
更多情呵冰草书,几回鹿脯从人乞。
待和风吹暖兰房,共玩春宵月。
全诗可以翻译为:
我并不恨这份忧愁,也不是懒散无力,只是一天到晚无精打采。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又到了寒冷的冬季。倚靠在妆台前,我眉头紧皱,轻轻整理着云鬓,却显得无力娇弱。正当寒风呼啸时,侍女在低声细语,昨夜下了细雪。帘子紧闭,不要轻易揭开,怕看到梅花,心疼那瘦弱的身影。轻轻合拢衣袖,闲暇时探讨一些丹道真谛。更多的情思,就像冰草上书写的字,几次向人乞求鹿肉。期待和风吹暖我的兰房,与你共度春宵月夜。
《寒闺病趣图》是汤德媛的一幅画,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寒冷的冬季中因病而感到孤独与无奈的情景。诗中提到的梅花、鹿脯等意象,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寄托情感的象征。
作者介绍:
汤芷是清代的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内心的挣扎和感受。
创作背景:
在清代,女性的生活往往受限于家庭和社会的角色。汤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她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琐窗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病中女子的孤独与无助。诗中通过对冬日寒冷的描绘,衬托出女子的脆弱和内心的忧愁。语言清丽,意象丰富,展现了汤芷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的开头“年华逝水,又是暮冬时节”,给人一种时光流逝、寒冬将至的感觉,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女子身处困境的无奈。倚靠在妆台,眉头紧锁,展现了她的忧愁和无力。正当寒风刺骨之时,侍女的低语似乎是她生活中唯一的陪伴,微雪的描写则增加了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将女子的脆弱和对美好事物的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她对自身状况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寻求真理的“闲究还丹真诀”,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期待“和风吹暖兰房”的美好愿望,传达了对春天与爱情的向往,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柔情。
逐句解析:
不恨偏愁,非慵似懒,恹恹终日。
年华逝水,又是暮冬时节。
倚妆台双颦翠蛾,云鬟强整娇无力。
正峭寒一阵,侍儿低语,夜来微雪。
帘密休轻揭。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
葱尖拢袖,闲究还丹真诀。
更多情呵冰草书,几回鹿脯从人乞。
待和风吹暖兰房,共玩春宵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女性在孤独与病痛中的脆弱,同时又展现了对爱情与生命美好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侍儿低语”主要反映了什么?
“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待和风吹暖兰房”意欲表达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