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1:23
琐窗寒
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才送春归,当阶芍药,剩红留影。风寒雨细,谁问绿苔芳径。晓光笼阑干暗凭,寂寞谁管离愁醒。只翠禽双语,似知人闷,笑人孤另。强起开明镜。又照见横波,泪痕香冷。今年好月,孤负粉樱红杏。甚佳期寒食踏青,倡条冶叶闲寄兴。但昏昏,梦入梨云,早莺啼懒听。
春天刚刚离去,门前的芍药花已经凋谢,只剩下红色的影子。细雨和寒风中,谁会问那绿苔的芳香小径呢?清晨的光线透过栏杆,我暗自倚靠,寂寞的心情无人关怀。只有那对翠色的小鸟在鸣叫,似乎知道我内心的烦闷,嘲笑我孤独的情绪。我强迫自己起身照镜子,镜中映出泪痕,香气已冷。今年的好时光,白白辜负了樱花和红杏的美好约定。寒食节的踏青时光本应是最好的时节,然而却是心情沉重,梦中却又飘然而入梨花的云间,早晨的黄莺懒得歌唱。
王闿运,清代诗人,字梦阮,号白圭,晚号青松居士,著名的山水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甲寅年春末,正值四月,时节交替之际,春天已去,夏天尚未到来,作者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冷暖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琐窗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时节景象,诗人在送走春天后,感受到一丝寒意,展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情感。诗中通过描写芍药的凋零和细雨的寒风,传达了对逝去春天的追忆与惋惜。诗人以“绿苔芳径”引入思绪,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共鸣。
细腻的描写中,鸟语和人心的关系也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翠禽的鸣叫似乎在嘲笑诗人的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人在镜子中看到泪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遗憾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美感,春天的花卉、寒食的踏青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又遥不可及,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在季节变换中的孤独与无奈,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琐窗寒》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花卉是什么?
“晓光笼阑干暗凭”中,阐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王闿运 vs. 孟浩然
王闿运的《琐窗寒》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末的孤独感;而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清晨的美好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和珍惜。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