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3:30
作者: 王昌龄(唐代)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秋风的夜晚,我渡过河流,风吹动了雁门的桑树。
远处可以看到胡人的狩猎,马儿在严霜中安歇。
五条道路分开了军队,孤零零的士兵在百战的战场上。
功劳多的人反而被下狱,而士卒们心中只感到伤痛。
作者介绍: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作品以豪放、深沉著称,常表达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朝盛世时期,正值国家对外征战频繁,诗人借此描写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心境,反映了战士们的辛劳和不公。
王昌龄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边塞诗,展现了战士在战场上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秋风夜渡河”,以秋风和夜色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冷清的战场场景。接着,诗中描绘了远处的胡地狩猎,仿佛在暗示着敌人随时可能的侵扰,增添了紧迫感。
“孤军百战场”这一句更加突出士兵的孤独与疲惫,百战之后,士兵们不仅经历了身体上的疲惫,心理上的创伤也难以言喻。最后两句则揭示了战争中的悲剧:功劳多的人反而遭受惩罚,而士卒们却只能默默承受心中的伤痛,这种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士兵们在战争中的无奈与不公。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与象征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突出士兵的孤独与悲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揭示了边疆士兵在战争中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士兵命运的关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雁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南
B. 西北边关
C. 东南沿海
诗中“孤军百战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疲惫
C. 胜利的喜悦
“功多翻下狱”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战争的荣耀
B. 政治的黑暗
C. 和平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塞下曲》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登鹳雀楼》更多地表现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而《塞下曲》则侧重于战争的悲惨与士兵的苦楚,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