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15:40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
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
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
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
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
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
前朝的夏州守将,来此拜访塞门的西侧。
圣明的君主施行文德,降下书信托付给狄鞮。
他披着毡裘仰望日月,面上装饰着金色的犀角。
殿下闲坐在羽扇之下,边亭里停止了战鼓的声响。
永远输送粮草和马匹,不再像以前那样触犯边界的羝羊。
声势常常相互依赖,今天只听到五溪的消息。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书法和绘画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款塞来享》是黄庭坚在边塞生活期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战争与和平、边疆守卫者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该诗写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际,诗人借此抒发对边疆将士的关怀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辽阔的边塞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诗中的“圣主”展现了国家的仁德与明智,暗示着文治的力量。而“毡裘瞻日月”则传达出士兵在艰苦环境中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描绘边疆的景象时,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安定和边境安全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后半部分提到“触藩羝”,不仅反映了边境的和平,也隐含着对国家稳定的期盼。诗的结尾提及五溪,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仿佛在传达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
诗人叙述了夏州的守将拜访边塞的情景,体现出将士的忠诚与责任感。
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
描述了明君施行文治,并将重要的信件托付给边疆的官员,表现出国家对边防的重视。
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
通过描写边塞士兵的形象,传达出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对生活的向往。
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
切换到皇宫的安宁,表现出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
表达了对边界安宁的期待,暗示着不再发生侵犯。
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
提到五溪,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传递出一种希望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以及对边疆将士的关怀与尊重。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状态,诗人揭示了文治的重要性,强调了为了国家繁荣与安宁所需的努力。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的是谁?
“毡裘”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五溪”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