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昭君怨》

时间: 2025-05-04 10:45:22

诗句

万里胡风急,三秋□汉初。

唯望南去雁,不肯为传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22

原文展示:

万里胡风急,三秋汉初。唯望南去雁,不肯为传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秋季,北方的胡风呼啸而来,遥远的南方雁群飞去。诗人只能盼望这些南去的大雁,然而它们却不愿意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 万里:指遥远的距离,这里强调了思念的深远。
  • 胡风:指北方的风,通常带有寒意,暗示着异乡的凄凉。
  •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唯望:只希望,表达了诗人的渴望与无奈。
  • 南去雁:指南飞的大雁,象征着远方的消息。
  • 不肯为传书:不愿意传递书信,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典故解析:

“南去雁”在古诗中常用作思念故乡的象征,而汉初指的是汉朝初期,暗示着历史的悠久与变迁。诗中的“传书”指的是通过大雁传递思念之情,反映了古人对于通信方式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东方虬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思念故乡、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时写成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游子归乡的期盼和对故土的眷恋。

诗歌鉴赏:

《昭君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万里胡风急”使人感受到凛冽的秋风,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提到的“三秋汉初”,一方面说明了时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历史的沉重。诗人通过对大雁的期待,表现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这种无奈与孤独在“不肯为传书”一句中达到高潮,传达出一种心灵的无助。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情感细腻与意象丰富的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胡风急”:描绘出北风的急促,暗示了外界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急切。
  2. “三秋汉初”: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交织在一起,增添了思乡之情的沉重感。
  3. “唯望南去雁”:寄托了诗人对南飞大雁的依恋与期待。
  4. “不肯为传书”: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境,渴望信息却无法实现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拟人:“不肯为传书”赋予了雁以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称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风:象征外来的压迫与孤独。
  • 南去雁:象征着希望与思念,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里胡风急”中的“胡风”指代什么?

    • A. 春风
    • B. 北方的寒风
    • C. 南方的温暖风
  2. “唯望南去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失望
    • C. 思念
  3. 诗中提到的“三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枫桥夜泊》张继

诗词对比

  • 比较《昭君怨》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加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昭君怨》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食荠糁 刘伯寿秘校 闻苏先生除校书郎喜而为诗并招王子中 将赴上庠偶成 晨起二首 其一 晚春初夏八首 自乾明移居柯山何氏第令秬秸先葺所居 次韵智叔三首 冬怀三首 其二 窥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浓浓郁郁 三点水的字 书记翩翩 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蛮来生作 皮重 鼓衰气竭 篡取 麥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勖率 跳达 以法为教 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星月皎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