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4:17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长久以来我在椒房里谢幕,最终却只是一具薄命之身。
那芳香的兰花和蕙草,怎能比得那些冰雪霜寒的亲密。
我的脸色如脂粉般细腻,却因妆容残缺而愁苦皱眉。
所以我明白,关北的夜晚,和汉南的春天,是无缘的。
红泪在胡月下流淌,轻衣上沾满了洛阳的尘土。
琵琶发出凄切的声音,愁苦得让路边的人都为之心碎。
作者介绍:郑樵,字君宪,号澹庵,南宋时期的学者、诗人,精通古文和史学。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情实感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诗人以王昭君为背景,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昭君怨》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中运用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昭君作为一位绝世佳人却命运多舛的悲剧形象。开篇的“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直接点明了主题,昭君虽美丽聪慧,却因历史的变迁而不得志,令人心痛。后面的“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容颜和内心的痛苦。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关北夜”和“汉南春”,强调了昭君的孤独与无奈;“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更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与意象的安排,突显出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将个人的悲愤与普遍的哀愁相结合,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表达了美人最终命运的无常,虽然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如草芥般薄命。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比喻她的美丽与高洁,终究难以逃脱寒霜的侵袭,象征命运的无情。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细致描写其容颜与愁苦,揭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明确了她的孤独与环境的对立,关北的寒冷与汉南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通过泪水和衣物的描写,渲染了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失落。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最后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了普遍的悲愤与同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深刻揭示了命运的不公与个人情感的无奈,展现了美人昭君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悲剧场景,象征着美与痛苦的结合。
诗词测试:
诗中“椒房”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农田
C. 市集
D. 山林
诗中提到的“兰蕙”象征什么意思?
A. 富贵
B. 美德
C. 权力
D. 忍耐
“红泪”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