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4:28
原文展示:
咏壁鱼
李远 〔唐代〕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
白话文翻译:
壁鱼身上的鳞片细小而闪亮,翻开书页时它们在眼前乱窜。
透过窗户,它们仿佛是从网中漏出的,落在砚台上如同流动的泉水。
它们潜藏在河图的图案中,吞食着书页边上的文字。
不要小看它们小小的鬐鬣,它们能吃尽整篇的白蘋诗文。
注释:
- 壁鱼:指书虫,一种蛀食书籍的小虫。
- 鳞细粉光鲜:形容壁鱼身体细小,鳞片闪亮。
- 开书乱眼前:打开书时,壁鱼在书页间乱窜。
- 透窗疑漏网:透过窗户,壁鱼像是漏网之鱼。
- 落砚似流泉:壁鱼落在砚台上,如同流动的泉水。
- 潜穴河图内:壁鱼潜藏在书页的图案中,如河图。
- 吞钩乙字边:壁鱼吞食书页边上的文字,如吞钩。
- 鬐鬣:鱼类的背鳍和胸鳍。
- 白蘋篇:指书页上的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此诗通过对壁鱼的描写,隐喻了书籍的珍贵和知识的可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读书或整理书籍时,观察到壁鱼蛀食书籍,从而引发了对知识传承和书籍保护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壁鱼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书籍的脆弱和知识的珍贵。诗中“鳞细粉光鲜”和“开书乱眼前”描绘了壁鱼的活泼形象,而“透窗疑漏网”和“落砚似流泉”则赋予了壁鱼以诗意的动作。后两句“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和“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则深刻表达了书籍被蛀食的悲哀,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的呼吁。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鳞细粉光鲜”:形容壁鱼身体细小,鳞片闪亮,生动描绘了壁鱼的外形特征。
- “开书乱眼前”:打开书时,壁鱼在书页间乱窜,形象地表现了壁鱼的活动状态。
- “透窗疑漏网”:透过窗户,壁鱼像是漏网之鱼,赋予了壁鱼以逃脱的意象。
- “落砚似流泉”:壁鱼落在砚台上,如同流动的泉水,增添了诗意的动感。
- “潜穴河图内”:壁鱼潜藏在书页的图案中,如河图,暗示了书籍的珍贵。
- “吞钩乙字边”:壁鱼吞食书页边上的文字,如吞钩,形象地描绘了壁鱼对书籍的破坏。
- “莫言鬐鬣小”:不要小看壁鱼小小的鬐鬣,强调了壁鱼虽小,但破坏力不容忽视。
- “食尽白蘋篇”:壁鱼能吃尽整篇的白蘋诗文,表达了书籍被蛀食的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透窗疑漏网”和“落砚似流泉”,通过比喻赋予壁鱼以诗意的动作。
- 拟人:如“潜穴河图内”和“吞钩乙字边”,将壁鱼拟人化,赋予其人的行为。
- 对仗:如“鳞细粉光鲜”和“开书乱眼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壁鱼的描写,隐喻了书籍的珍贵和知识的可贵,呼吁人们珍惜和保护知识。
意象分析:
- 壁鱼:象征着书籍的脆弱和知识的珍贵。
- 书页:象征着知识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承。
- 砚台:象征着学问的源泉和文人的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壁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类
B. 一种蛀食书籍的小虫
C. 一种装饰品
答案:B
-
诗中“透窗疑漏网”比喻了什么?
A. 壁鱼的活动
B. 壁鱼的逃脱
C. 壁鱼的隐蔽
答案:B
-
诗中“食尽白蘋篇”表达了什么?
A. 壁鱼的食欲
B. 书籍的珍贵
C. 书籍被蛀食的悲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李远的《咏壁鱼》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或日常事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李远的《咏壁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众多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