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1:03
我坐深山底,炎凉总不知。
任他人正闹,嗟世事无奇。
菽尽欢难遂,芹思献尚迟。
荐堂终万里,还许走相随。
我坐在深山的底部,对世间的炎凉变化全然不知。
任凭他人在世间喧闹,我感叹世事实在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豆子收尽,欢愉的愿望难以实现,
而对芹菜的思绪仍然迟迟未能表达。
即使在荐福的殿堂,也仍然是万里之遥,
但我仍然希望可以与友人相伴而行。
包恢,字子真,号广德,宋代诗人,生于绍兴,卒于元丰年间。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高远脱俗的境界而著称。包恢的诗多描写自然,表达隐逸的生活态度,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这首诗是在深山中写成,体现了作者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包恢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点。
包恢的《和陆伯微韵二首》展现了一个隐士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无奈。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身处深山,与世隔绝的安静自得,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世事无奇的感叹。这里的“炎凉”不仅是气候的变化,也是人生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淡漠。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菽尽欢难遂”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尽管心中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但却难以实现,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而最后两句则希望在“荐堂”的远方,能够与友人一起走过,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全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深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包恢通过这样一首诗,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超然,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围绕隐逸生活与世俗纷争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叹。通过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生活态度。
诗中“我坐深山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菽尽欢难遂”中的“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荐堂”象征着什么?
包恢与陶渊明的诗风有相似之处,二人都强调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然。陶渊明的诗多以田园风光为主,而包恢则更多地在山水之间体现隐士的生活哲学。两者都展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现实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