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续茅山秀才吟》

时间: 2025-05-07 07:05:59

诗句

驻马上山阿(茅山秀才),风来屎气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5:59

原文展示:

驻马上山阿茅山秀才,风来屎气多。

白话文翻译:

骑马上山去找阿茅山的秀才,风一吹,臭气扑鼻而来。

注释:

  • 驻马:停下马来,指骑马的状态。
  • 阿茅山:特指茅山,古代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着修道和隐逸。
  • 秀才:古代对有才学的人的称呼,通常指举人、进士等,代表文人的地位。
  • 屎气:臭味,指粪便的气味,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 风来:指风吹过,隐含外界环境的影响。

典故解析:

茅山是道教名山,许多文人雅士往往将其视为隐居修道的理想之地。诗中提到的“秀才”则暗指那些追求名利与功名的文人,与茅山的隐逸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屎气”更是对当时文人追求浮华而失去真实自我的一种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710年-约790年),字子云,号子云,唐代诗人,曾为崇贤馆学士,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学繁荣的时期。顾况在这首诗中通过一段简短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当时文人追逐名利的讽刺,借用茅山的隐逸与世俗的污浊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续茅山秀才吟》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揭示了唐代社会中对名利的追求与内心的困惑。诗的开头“驻马上山阿茅山秀才”,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文人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茅山作为道教圣地,象征着逃离喧嚣、追求精神寄托的理想境地,但诗中却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与讽刺。

“风来屎气多”这一句,直白而又犀利,描绘了在追求名利的同时,所遭遇的世俗浑浊与腐臭。这里的“屎气”不仅是对自然气味的形象描摹,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与讽刺,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清新生活的渴望与对浮华世界的失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顾况对茅山的向往,更深层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驻马上山阿茅山秀才:表面上是描写骑马上山的动作,实际上暗指对隐逸文人的向往。
  • 风来屎气多:风的吹动带来了外界的气息,直白地揭示了世俗的不堪与污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茅山秀才”的理想与“屎气”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用“屎气”来形容环境的恶劣,增强了诗的讽刺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名利的批判与对清新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文人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山:象征隐逸、清净、理想的生活状态。
  • 秀才:代表追求名利的文人,反映社会的浮华与虚伪。
  • 屎气:象征世俗的污浊与腐朽,揭示人心的沦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驻马”一词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停下马来
    B. 骑马奔跑
    C. 走路
    D. 驾车

  2. “阿茅山”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名利
    B. 隐逸
    C. 世俗
    D.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屎气”是用来描述什么? A. 清新空气
    B. 世俗的污浊
    C. 自然景色
    D. 道教文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表现了田园幽静的美好。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山水之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续茅山秀才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顾况的作品更加强调对世俗的批判,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查询

次韵黄梦及见寄 次韵詹伯尹舒天用和答二首 其二 次韵詹伯尹舒天用和答二首 其一 次韵端若再惠长句 次韵石端若惠长句 宿琴高岩二首 其二 宿琴高岩二首 其一 食瓜二首 其二 食瓜二首 其一 归云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乾夕惕 死别生离 止知其一,未知其二 黽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名开头的成语 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包含扒的词语有哪些 不宾之士 一尺水十丈波 宝盖头的字 嗔责 内书堂 掩蔽部 省辖市 奋武扬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