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1:31
摸鱼儿·向秋来
作者: 姜夔 〔宋代〕
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
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敧枕。
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
天风夜冷。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
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
银波相望千顷。
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伊三请。
云路回。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
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
秋天渐渐来临,扇子也显得稀疏,偶尔听见雨声穿过金井。
堂内空虚,已然放进了新凉,湘竹最适合靠着枕头。
闲暇时回忆旧时的约定,现在重新整理。
夜里天风凉爽,自织锦的人归来,乘筏的客人离去,这种情思又有谁能理解呢?
空得来的,只有今古的三星在闪烁。
银波与千顷的水面相望。
柳州老了,仍然像小孩子般嬉戏,瓜果为你三次邀请。
云路回首,随意说道年年野鹊曾经的身影。
无人来问,但只有浊酒相呼,疏帘轻卷,微月照着清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摸鱼儿·向秋来》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和思考,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以秋天的来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场景。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的追忆。开篇“向秋来渐疏班扇”,点明了季节的变化,给人一种凉意袭来的感觉。接着,词人描绘了堂内的宁静,湘竹依靠,体现了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对旧约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一方面描绘了归家的人,另一方面又带出了一种孤独的情怀。全词在描写自然与人事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
最后,以“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结束,使整首词在清淡中流露出一种豁达,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人生的变迁不可避免,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份孤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往昔的追忆,流露出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豁达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姜夔
C. 杜甫
D. 苏轼
“向秋来渐疏班扇”中“班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扇子
C. 一种花
D. 一种鸟
诗中提到的“湘竹”象征着什么?
A. 冷漠
B. 清雅
C. 富贵
D. 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感受其中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