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口占绝命词》

时间: 2025-04-23 21:54:13

诗句

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54:13

原文展示:

口占绝命词
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时的坚定与超然。即使在对面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内心也显得宁静如金刚。即使经历割舍与痛苦,也无怨无恨,刀山般的苦难正是修行的道场。

注释:

  • 对面:面对面,指的是直面困境或困难的处境。
  • 绝商量:无计可施,无法再进行商讨或商量。
  • 独露:单独显露出来,体现出一种孤独的自我。
  • 金刚王:金刚是佛教中一种坚固不摧的精神象征,这里借喻诗人的坚定意志。
  • 割截:割舍或削减,指的是对事物的放弃或剥离。
  • 无嗔恨:没有怨恨与不满,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刀山: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道场:修行的场所,寓意在苦难中进行锤炼与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端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下的诗作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困境的超然态度。其诗风常带有一种哲理的深邃和对命运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端伯面临生死抉择或重大人生转折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痛苦的接受。

诗歌鉴赏:

《口占绝命词》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在简短的字句中,诗人以金刚王的坚毅象征,展现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从容和坚定。诗中“对面绝商量”一句,直指困境的残酷,而随后的“独露金刚王”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畏和坚韧。
在“割截无嗔恨”中,诗人提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痛苦与割舍,他选择了不抱怨、不遗憾,这种心境在现实中是极为难得的。最后一句“刀山是道场”,则把痛苦视为修行的场所,表明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无畏与超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面绝商量:面对无解的境地,诗人感受到无力与绝望。
  • 独露金刚王:在绝境中,诗人的内心依然显现出坚固的勇气与意志。
  • 割截无嗔恨:面对生死的抉择与痛苦,诗人选择了放下与释然,心无怨恨。
  • 刀山是道场:将苦难视为修行的过程,强调痛苦是成长与觉悟的必经之路。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绝望与坚定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比喻:用“刀山”比喻艰难的环境,强调修行的艰辛。
  • 夸张:将痛苦与刀山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极端的生死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超越生死,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从容。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传达出一种面对生命苦难时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成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刚: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刀山:象征严酷的考验与人生的艰难。
  • 道场:象征修行与自我反省的地方,蕴含了成长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刀山”象征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痛苦与磨难
    • C. 友情与爱
    • D. 诗意的幻想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消极怨恨
    • B. 超然释然
    • C. 迷茫无助
    • D. 强烈反抗

答案:

  1. C. 明代
  2. B. 痛苦与磨难
  3. B. 超然释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将进酒》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端伯的《口占绝命词》更加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生命的豪情与不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命观与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解析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莫走柳条词送别 薛中丞 早朝思退居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答山驿梦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赠举之仆射 洛阳堰闲行 泛湓水 不二门 晚出西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丰结尾的成语 灾虞 视寝 走字旁的字 仙人桂 龍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脱走 月字旁的字 显赫一时 摩顶放踵 包含左的词语有哪些 真赃实证 伪易 工字旁的字 睹著知微 弓马娴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