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14:50
红药香残,缘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红色花药的香气渐渐消散,细竹枝上泛着嫩绿的色泽。春天已经过去,我该去哪里寻找春天的消息呢?绣好的鞍子刚刚放上马背,轻快的马蹄声响起,抬头一看,仿佛离长安不远了。告别的酒没有情意,哭泣的妆容充满了怨恨。山城在傍晚时分,夕阳的光辉逐渐消退。清澈的江水远望,带着寒烟,锦鳞离去后,我又该向谁询问呢?
李浙,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其诗风常常带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踏莎行》是李浙为送别友人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交际的特点和人们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
这首《踏莎行》在字里行间中渗透出一种浓烈的离愁别绪。开篇便以“红药香残”引入,描绘出春天的凋零,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随着“春归何处寻春信”的疑问,显露出一种失落感。
接着,诗人通过“绣鞍初上马蹄轻”的描写,展现出即将出发的轻快与期待,然而“举头便觉长安近”却让人意识到前方的归宿不再遥远,暗示着离别的迫近。接下来的“别酒无情,啼妆有恨”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酒的无情与妆容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悲伤。
最后,诗人以“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结束,全诗在淡淡的忧伤中落幕,清江的寒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锦鳞的去往则引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追问。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文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出离愁别绪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的“红药香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江”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