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0
曲磴回溪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
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
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曾经游幸的地方,蜿蜒的山路和溪水相互交错,汉皇留下的足迹仍在。如今海西的三只鸟已经不再来此,传说中的六龙也不再停留在岩边。青翠的露水滋养着金洞里的草,紫色的云彩常常庇护着石坛上的松树。或许应该更换一双登山的鞋,带着手杖高高地寻访那封存的玉检印。
胡侍,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游览汉武帝遗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反映出对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汉武帝的玄都坛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细腻观察。开篇几句通过“曲磴回溪”的描写,展现出蜿蜒而美丽的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接着提到汉武帝的“行幸”,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传达出一种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一句中,诗人以“鸟”和“龙”的象征,表达了对神话传说的反思与现实的对比,似乎在感叹昔日的繁华已不再。接下来的“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历史与自然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诗人暗示了自己对这片历史遗迹的向往,提到“登山屐”和“策杖”,既是对古代游幸的模仿,也是对历史的追寻。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既有对伟大历史的敬仰,也有对自然美的热爱,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卷。
整首诗以汉武帝的游幸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汉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昭帝
C) 汉宣帝
D) 汉明帝
诗中“碧露暗滋金洞草”中的“碧露”指的是什么?
A) 黄昏的露水
B) 清晨的露水
C) 傍晚的露水
D) 晚上的露水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追寻
C) 怀念
D) 绝望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