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1:50
王安石的《太白岭》
太白巃嵷东南驰,
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
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
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
与兹鱼鸟相谐熙。
太白岭高耸入云,朝东南方向延展,
周围的山岭环绕,青翠欲滴。
浓厚的云雾和淡薄的云层各有各的美,
树木和岩石的稀疏与密集恰到好处。
春天已经回归,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溪水静止不动,鱼儿游得缓慢。
生民又从何处获得栖息之所呢?
在这样的环境中,鱼和鸟儿和谐共处。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知名典故,但可以视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山水人居的思考。王安石在其诗中常常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表达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众生活状况的思考,在政务繁忙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太白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对山水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太白岭的巍峨壮观和春天的生机盎然。开篇“太白巃嵷东南驰”,即点明了太白岭的雄伟气势,接着“众岭环合青纷披”则描绘了周围山峦的青翠相衬,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接下来的“烟云厚薄皆可爱”,则是对自然景观的高度赞美,强调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美。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鸟儿欢快的歌声与溪水静静流淌的画面交相辉映,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们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最后两句“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则引发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安宁的关切。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人文关怀,展示了王安石的情怀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测试:
诗中“太白巃嵷”描绘的是哪个方向的景象?
A. 西北
B. 东南
C. 西南
D. 东北
诗中“阳春已归鸟语乐”中的“乐”意味着什么?
A. 音乐
B. 快乐
C. 哀伤
D. 忧愁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鱼鸟”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人的孤独
C. 社会的动乱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太白岭》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写了壮丽的山水景色,但王安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加突出个体对自然的感受与追求。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