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12
原文展示:
赴举别所知 李山甫 〔唐代〕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白话文翻译:
我腰间佩剑,囊中带书,出门时犹豫不决,壮志与命运相互猜疑。 我穿着麻衣,举起双手,但桂树只长出三两枝。 黄祖不怜惜鹦鹉般的客人,志公却偏爱麒麟般的儿子。 叔牙担忧我,应该会感到痛苦,我回首天涯,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诗词背景: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这首《赴举别所知》反映了诗人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命运的疑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赴京应试时的复杂情感。首联“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描绘了诗人出门时的犹豫,剑与书象征着文武双全,但壮志与命运的矛盾使他迟疑不决。颔联“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通过麻衣和桂树的意象,暗示了科举之路的艰难和希望的渺茫。颈联“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用典故对比了人才的不被重视和被赏识的两种境遇。尾联“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赴京应试时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未来的期待、对命运的疑虑、对科举之路的艰难认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腰剑囊书”象征什么? A. 文武双全 B. 旅行装备 C. 战斗准备 D. 学习工具
“桂树只生三两枝”暗示了什么? A. 科举考试容易 B. 科举考试艰难 C. 桂树生长缓慢 D. 诗人喜爱桂树
诗中的“黄祖”和“志公”分别比喻什么? A. 不重视人才的人和赏识英才的人 B. 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 C. 诗人的朋友和敌人 D. 科举考试的考官和考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