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8:49
原文展示:
读汉史 李山甫 〔唐代〕 四百年间反覆寻,汉家兴替好沾襟。 每逢奸诈须挼手,真遇英雄始醒心。 王莽弄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沈。 当时虚受君恩者,谩向青编作鬼林。
白话文翻译:
在四百年的历史中反复探寻,汉家的兴衰变迁令人泪沾衣襟。 每当遇到奸诈之人必须警惕,真正遇到英雄才能唤醒心灵。 王莽篡位时国家曾一度半毁,曹操接手后便迅速平定混乱。 当时那些虚受君恩的人,只是在史册中留下鬼魅般的影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社会现实、历史感慨等。此诗通过对汉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通过对汉代历史的反思,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影射,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奸诈之徒的警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四百年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兴衰变迁,以及英雄与奸诈的对立。诗中“四百年间反覆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研究,也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每逢奸诈须挼手,真遇英雄始醒心”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奸诈之徒的警惕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最后两句“当时虚受君恩者,谩向青编作鬼林”则讽刺了那些虚伪无能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史册中留下的只是鬼魅般的影子,毫无价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奸诈的警惕,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奸诈之徒的警惕。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传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奸诈的警惕,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每逢奸诈须挼手”中的“挼手”是什么意思? A. 警惕 B. 放松 C. 握手 D. 挥手
诗中提到的“王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A. 西汉 B. 东汉 C. 三国 D. 唐朝
诗中“谩向青编作鬼林”中的“青编”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布 B. 史册 C. 青草 D. 青铜器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