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4:10
原文展示:
早秋山中作 李山甫 〔唐代〕 荣枯无路入千峰,肥遁谁谐此志同。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白话文翻译:
在千峰万壑中,荣枯无常,谁能与我共此隐逸之志? 司寇也曾被鲁国罢黜,步兵为何在穷途末路时哭泣? 桧树松树瘦削而健壮,滴下秋露,门窗空明,晚风生起。 山中的思绪更加清澈,人影已绝,陇上的云飞入草堂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山林、超脱尘世的情怀。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早秋时节,诗人身处山中,感慨自然与人生的荣枯无常,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荣枯无路入千峰”一句,既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壮丽,又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肥遁谁谐此志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希望能有志同道合之人共度此生。后几句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清幽的山林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肥遁谁谐此志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政治抱负 B. 希望有人能与他共度隐逸生活 C. 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实现政治理想 D. 希望有人能与他共赏山中美景
诗中“步兵何事哭途穷”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A. 孔子 B. 阮籍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桧松瘦健滴秋露”中的“桧松”象征什么? A. 柔弱 B. 坚韧 C. 凋零 D. 茂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