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38
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鴈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我生活在西北的地方,秋天没有东南的风。
树木已经脱落,无法眺望远方,高台空旷,直入九重天。
音信怎能得到?只有鸿雁在霜天中鸣叫。
每天看见紫苔滋生,才意识到三经的穷尽。
一读《离骚》篇,便写尽了楚国人的情怀。
我的胸怀如同宝匣,夜夜发出吼声,像生铜般铿锵有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诗中提到的“楚客”指的是屈原所代表的楚国诗人,体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忧伤。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亭,南宋初期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风格清新。梅氏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身处西北,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与孤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充分展现了他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与情感表达。开篇以“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引入,诗人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暗示了自己身处的孤独与萧瑟。接下来的“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则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无依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心灵的孤寂。
“音尘安可得,鸿鴈鸣霜中”一句,鸿雁的鸣叫象征着音信的难以获得,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忧伤。随后的“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则是诗人对文化与思想的反思,紫苔的滋生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三经的穷尽则表明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尾声“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传达了诗人对屈原情怀的共鸣,最后一句“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则是对内心情感的强烈宣泄,展现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反思。它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居住的地方是?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胸怀如宝匣”比喻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