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春 其二》

时间: 2025-08-06 09:55:20

诗句

微黄冉冉柳生姿,数日春晴陟有私。

新水一陂他自暖,跳鱼何故却先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09:55:20

原文展示:

微黄冉冉柳生姿,数日春晴陟有私。新水一陂他自暖,跳鱼何故却先知。

白话文翻译:

柳枝微微泛黄,缓缓展现出春天的姿态,几天的春晴让人心中暗自欢喜。新涨的水在陂塘中自然温暖,为何跳跃的鱼儿却能先知春意。

注释:

  1. 微黄冉冉:形容柳枝初露嫩黄,缓缓生长的样子。
  2. 陟有私:心中暗自欢喜。陟,登高,这里指心情的提升。
  3. 新水:指初春新涨的河水。
  4. 陂:池塘。
  5. 跳鱼:活跃的鱼儿。

典故解析: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春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明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沈周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柳枝的微黄、春水的温暖以及鱼儿的活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微黄冉冉”的柳枝、“新水一陂”的温暖以及“跳鱼”的活跃,传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诗中的“微黄冉冉”形容柳枝初露嫩黄,缓缓生长的样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新水一陂他自暖”则描绘了春水自然温暖的景象,而“跳鱼何故却先知”则通过鱼儿的活跃,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黄冉冉柳生姿”:这句诗描绘了柳枝初露嫩黄,缓缓生长的样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数日春晴陟有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春晴而心中暗自欢喜的情感。
  3. “新水一陂他自暖”:这句诗描绘了春水自然温暖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4. “跳鱼何故却先知”:这句诗通过鱼儿的活跃,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修辞手法:

  1. 拟人:“跳鱼何故却先知”中的“先知”赋予了鱼儿以人的特性,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2. 比喻:“微黄冉冉”通过比喻形容柳枝初露嫩黄,缓缓生长的样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微黄冉冉:形容柳枝初露嫩黄,缓缓生长的样子。
  2. 新水:指初春新涨的河水。
  3. 跳鱼:活跃的鱼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黄冉冉”形容的是什么? A. 柳枝 B. 花朵 C. 草地
  2. “新水一陂他自暖”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A. 鱼 B. 水 C. 春天
  3. “跳鱼何故却先知”表达了什么? A. 鱼儿的活动 B. 春天的到来 C. 诗人的疑惑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中的鸟鸣,表达了宁静恬淡的情感。

诗词对比: 沈周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沈周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余秋村创书院 予旧游白鹿洞坐看书台风泉四面松声万壑去三 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 庚寅元夕月当蚀雨作不见明日奚相士索诗书此 祝英台近(闺怨) 端午东湖观竞渡 送族兄太初再游庐山 南乡子 乌衣园 大雪过花子峰下有怀仲退南翁兼简志上人 饭石壁下逢僧附船还叫岩寺明石山如平台曰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强唇劣嘴 父字头的字 养老礼 济时行道 包含襁的词语有哪些 自治 至字旁的字 清夜扪心 包含徧的词语有哪些 单寒 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抓纸卷儿 当场出丑 鬲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悲不自胜 包含肠的词语有哪些 侔名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