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17
咏茶十二韵
作者: 齐己 〔唐代〕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匮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全诗描绘了茶的珍贵和文化价值。茶叶的灵性超越众草,其功效在百草之上。茶的甘美流传于世,成为火前一品。春天没有雁群,谷物成熟时却有黄莺鸣唱。茶的名声从泽国流传到秦京,芳香远播。茶的香气令人陶醉,品尝后身体倍感轻松。茶的研磨声如天柱之响,茶香环绕蜀山,令人神往。饮茶的诗人秋天吟唱,禅师在午后沉浸于安静。茶香弥漫整个房间,炉火轻轻摇动,青茶在碗中凝聚。晚间回忆与凉泉相对的情景,闲适地思索着不同的果实。松树的金黄与干燥,云母的光滑随意倾洒。这茶被高人所珍视,尤其适合远离世俗繁华的人。曾经探寻修身的法门,妙理尽在陆羽的著作中。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擅长诗歌和禅理,作品多涉及自然、生活和哲理,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不仅是饮品,也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齐己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茶的热爱及其文化价值。
《咏茶十二韵》通过多种意象展现了茶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全诗以茶为主线,将自然、生活和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篇以“百草让为灵”表明茶在百草中的特殊地位,强调其灵性和价值。接着,诗中通过“甘传天下口”展现茶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表现了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随着诗句的推进,齐己用“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来表达饮茶后的放松与愉悦,描绘了品茶的感官享受。更进一步,诗中提到“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将茶的制作过程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了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喝茶时的情景,如“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表现出茶的文化内涵和社交价值。最后,诗中提到的“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体现了茶在修身养性中的重要作用,将茶文化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整首诗气韵生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茶的热爱与赞美,表现出茶在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茶的灵性、文化价值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主要描写什么?
A. 酒的文化
B. 茶的文化
C. 花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陆先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陆游
B. 陆羽
C. 陆贞
诗中“百草让为灵”意指什么?
A. 茶比其他草本植物更重要
B. 茶的香气
C. 茶的制作过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样的对比能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