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35
作者: 林逋〔宋代〕
扰扰非吾事,深居断俗情。
石莎无雨瘦,秋竹共蝉清。
剑在慵闲拂,诗难忆细评。
寥然独搘枕,淮月上山城。
这纷扰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深居简出,断绝了俗世的情感。石头的莎草因缺水而显得瘦弱,秋天的竹子和蝉鸣显得格外清晰。我的剑懒懒地搁在一旁,写诗时难以细细品评。独自倚着枕头,远望淮水边的月亮照在山城上。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淮月”可以联想到淮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代表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林逋,字宗白,号雪塘,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林逋隐居淮甸城时,因其好友任刺史被贬,故有寄情之作。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漠然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扰扰非吾事”便明确了诗人态度,表现出他与世俗的隔绝。接着,诗人描绘了石莎与秋竹的景象,传达了自然界的清冷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在“剑在慵闲拂,诗难忆细评”中,诗人用剑作为象征,暗示他心中虽有武器(即志向),但却无心去动,体现了一种懒散的心态。最后的“淮月上山城”则将视线引向远方,展现出一种孤独却又宁静的境界,似乎是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对现实的超脱。
整首诗以极简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追求与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纷扰的拒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扰扰”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 安静
B. 纷扰
C. 美好
答案:B
“剑在慵闲拂”中“剑”象征什么?
A. 志向
B. 武器
C. 朋友
答案:A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宁静的氛围?
A. 石莎
B. 秋竹
C. 淮月
D. 以上皆是
答案:D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