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56
赠淮西运干徐迫远
王之道 〔宋代〕
嗟予偃伏淮南村,
十年不践公侯门。
谁令金印入魂梦,
平章六字承君恩。
左手人头右手印,
此理未可轻易论。
丈夫盖棺事始定,
擒戎会使来称藩。
争如徐子擅骚雅,
笔力豪纵今文园。
杨君收印六十载,
细观制作同新翻。
为言常侍故家物,
其先得自南昌潘。
珠还合浦有时节,
余庆未艾钟仍昆。
子今得之类摘鹊,
此贶重可轻璵璠。
便当淮拟佩三印,
并与文安遗子孙。
我在淮南的村庄中长时间卧病不起,
十年来从未踏入公侯的门庭。
是谁让金印进入我的梦中,
又是谁让我获得了君主的恩惠。
左手握着人头,右手拿着印章,
这些道理并不容易轻易说清。
男人在盖棺之后事情才算定,
擒获敌人后才能称为藩地。
与其如此,不如徐子擅长骚雅,
他的笔力在当今文坛中显得豪放。
杨君收藏印章六十载,
细细品味其制作依然如新。
常侍的家族物品,
原本来自南昌的潘氏。
珠子终归合浦有时节,
余庆未尽,钟声仍在昆仑。
如今你得到了这印章,
这样的赠礼是重于轻如璧玉。
应当在淮南佩戴三印,
并将它们传给文安的子孙。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道,号懿斋,宋代人。王之道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游历名山大川,后回乡隐居,潜心诗文。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赠淮西运干徐迫远》是王之道为徐迫远所作,表达了对徐的赞赏与祝福。在这首诗中,作者回顾了自己十年的隐居生活,以及对权力、名利的淡然态度。同时,诗中也提及了对后辈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文人的雅致与气度。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王之道对公侯门第的疏离与对个人理想的坚守。诗的开头便道出自己在淮南村中的隐居生活,十年未踏入公侯的门庭,显示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不屑。接下来的几句,作者则通过金印与平章的对比,探讨了权力与恩惠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中以“丈夫盖棺事始定”一句,强调了人生的最终归属与定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而徐子擅长骚雅,笔力豪纵的描写,则是对徐迫远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对文人精神的推崇。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也逐渐加强,末尾的“便当淮拟佩三印,并与文安遗子孙”则是对后辈的期许,传达出一种延续与传承的理念。这不仅是对徐迫远的赠礼,更是一种对文化与理想的传承,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后代的关怀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对文人精神的推崇,以及对后辈的期望与责任感。通过对徐迫远的赠礼,展现出古代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理想的坚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之道在诗中提到的“金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知识
诗中提到的“徐子”是谁?
A) 徐渭
B) 徐迫远
C) 徐福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些方面?
A) 生活的艰辛
B) 对权力的反思与文化的传承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