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一百首 其四十四》

时间: 2025-04-25 22:30:40

诗句

塞垣战罢五单于,北驿吹尘捧国书。

欲识天声震夷貊,契丹新进九龙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0:40

原文展示

塞垣战罢五单于,
北驿吹尘捧国书。
欲识天声震夷貊,
契丹新进九龙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战斗结束后的情景。诗人提到,边塞的战斗已经打败了五个单于(指匈奴等北方部落的首领),而北方驿站的尘土随风而起,捧着国家的书信。诗人希望能够听到来自天界的声音,震撼夷貊(指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时,契丹(辽国)新近进贡的九龙车也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注释

  • 塞垣:指边界的防御工事。
  • 单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常指匈奴等。
  • 北驿:北方的驿站,负责传递消息和物资。
  • 国书:国家的公文或信函,通常是重要的外交文件。
  • 天声:可能指命令或号令,象征权威。
  • 夷貊: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指代不同的民族。
  • 契丹:指辽国,曾在北方对汉地有很大影响。
  • 九龙车:当时一种华丽的车马,象征着权力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次公,号听雨,南宋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象和民族风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与宋朝的接触与冲突时期。诗人以边塞为背景,反映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渴望。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塞垣战罢”来传达一种刚刚结束的战争的胜利感,表现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接着提到“北驿吹尘捧国书”,展现了消息传递的急迫与重要,暗示着在战后,国家需要恢复安定与发展。

诗的后两句“欲识天声震夷貊,契丹新进九龙车”则表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天声”象征着来自上天的指引与震撼,表达了对和谐与安定的渴望。而“九龙车”的出现则暗示着与契丹的关系,表明在和平时期,边境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未来的深刻思考,透过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发出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垣战罢五单于:战斗结束,敌人被击败,表示胜利和安宁。
  • 北驿吹尘捧国书:驿站的尘土被风吹起,表明信息的重要性,国家的公文需要及时传达。
  • 欲识天声震夷貊:想要听到来自天界的声音,希望能震慑异族,维护边疆的平安。
  • 契丹新进九龙车:契丹的贡品象征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表明和平时期的繁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战罢”与“捧国书”,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九龙车象征着权力与国家的繁荣,体现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平交流的渴望,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传达了对未来希望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塞垣:象征防御和边疆的坚固。
  • 国书:代表国家的意志和外交关系。
  • 九龙车:象征富贵与权力的象征,表现文化交流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 汉族
    • B. 匈奴
    • C. 满族
  2. “北驿吹尘捧国书”表明了什么?

    • A. 战争的结束
    • B. 文化的交流
    • C. 信息的急迫性
  3. 诗中提到的“九龙车”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的工具
    • B. 文化的交融
    • C. 国家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B. 匈奴
  2. C. 信息的急迫性
  3. B. 文化的交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宫词》: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登高》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宫词》则聚焦于国家的安危和边疆的稳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岳珂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踏青 诉衷情 次荆公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 其二 寒夜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醪虽薄 诉衷情 七夕和竹樵翁二首 其一 诉衷情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秽黩 蝇头微利 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东涂西抹 矢字旁的字 老实 天从人原 一字长蛇阵 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淘沙 包含芜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诂诂蚩蚩 昏昏噩噩 直入公堂 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