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示灵澈上人》

时间: 2025-05-04 00:37:00

诗句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7:00

原文展示: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
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
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
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
松声草色共无机。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明媚的日子里,登上山路,初春的暖意扑面而来。走在春天的青草上,看到茶归来。偶尔剪下一些柳枝来代替书信,时不时地窥视云影,学习裁剪衣物。身处闲适之中,才意识到名声的破坏,心中明白了苦行并非真实的修行。外在的事物寂静无声,谁能像我一样?松树的声音与草色无一有机可言。

注释:

  • 晴明:晴朗明媚的天气。
  • 春芜:春天生长的青草。
  • 乍削柳枝:突然剪下柳枝。
  • 代札:代替书信。
  • 云影:天空中云朵的影子。
  • 裁衣:裁剪衣物。
  • 隳名:损坏名声。
  • 苦行:苦修的行为。
  • 无机:无生机,指自然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60-830年),字景深,号云溪,唐代诗人,主要生活在福建。他以诗歌描绘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而闻名,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山居示灵澈上人》创作于皎然隐居山中期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反映出他对修行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皎然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思索。全诗共八句,采用对仗的形式,展现了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首联“晴明路出山初暖”描绘了初春的宜人气候,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发。而“行踏春芜看茗归”则传达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行走在春天的草地上,享受着茶香的归来。随着诗意的展开,乍削的柳枝和窥视的云影,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中间部分的“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则是诗人对名利的反思。他意识到,身处闲适之中,名声与名利的追逐是对内心的困扰,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两句“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更是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在外物的寂静中,诗人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与孤独,松树的声音与草色的宁静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融入。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明路出山初暖: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和初春的温暖,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2. 行踏春芜看茗归:诗人悠闲地走在春天的草地上,眼前是茶的归来,暗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3. 乍削柳枝聊代札:偶尔剪下一些柳枝,代替书信,表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4. 时窥云影学裁衣:时不时地观察云的影子,学习裁剪,表达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5. 身闲始觉隳名是:在这种闲适的状态下,诗人意识到名声的破坏,反思人生的意义。
  6. 心了方知苦行非:内心明白,真正的修行并非苦行,而是内心的宁静。
  7. 外物寂中谁似我:在外物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8. 松声草色共无机:松树的声音与草色的宁静共存,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芜”和“茗归”,形成整齐的对称结构。
  • 拟人:松声似乎在与诗人交流,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比喻:将云影与裁衣相类比,传达出生活的细腻与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晴明: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春芜: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生机。
  • 柳枝:常用作书信的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云影: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松声草色: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晴明路出山初暖”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
    b) 晴朗
    c) 风雪

  2. 诗人偶尔削柳枝是为了? a) 把它作为装饰
    b) 代替书信
    c) 捕鸟

  3. “身闲始觉隳名是”中“隳名”指的是什么? a) 增加名声
    b) 损坏名声
    c) 取得名声

答案

  1. b) 晴朗
  2. b) 代替书信
  3. b) 损坏名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皎然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倾向于结合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超脱,而皎然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舣舟有作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题伯时马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观化十五首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 牧童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后聪明 西门 長字旁的字 万世之后 苍狗白云 女字旁的字 寝所 丰年补败 嗷嗷待食 众目睽睽 屠膊 一家无二 手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