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时间: 2025-04-29 13:49:24

诗句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9:24

原文展示: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初九的日子里,我来到山中的僧院,看到东边的篱笆旁的菊花正盛开着金黄的颜色。世间人们多是喝酒作乐,谁能理解助兴茶香的乐趣呢?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时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寓意长寿。
  • 山僧院:山中的寺庙或僧侣居住的地方,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
  • 东篱:东边的篱笆,古代文人常在篱旁种菊,以体现隐逸生活和清雅情趣。
  • 菊也黄:菊花在重阳节时盛开,象征着长寿与清白。
  • 俗人:指世俗之人,通常指沉迷于酒色的人。
  • 泛酒:饮酒作乐,泛指饮酒的行为。
  • 助茶香:指品茶的乐趣,相较于饮酒,品茶更显清雅。

典故解析:

重阳节(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登高和饮菊花酒的习俗,象征长寿与健康。诗人通过提到这个节日,表达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之人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约 710-780),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和隐士生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讽刺。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山中,目睹菊花盛开,思绪万千。在酒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借此表达对茶的独特喜好和对繁华世界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重阳节场景,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头的“九日山僧院”即设定了地点和时间,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接着提到“东篱菊也黄”,将自然之美与节日的氛围结合,表现出菊花在秋季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长寿与高洁。

而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指出“俗人多泛酒”,暗示世人醉心于酒色,忽略了生活中更为细腻的乐趣——品茶的香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中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和隐逸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全诗在意境上高远,情感上清淡,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日山僧院:设定了时间(九月九日)和地点(山中的寺庙)。
    2. 东篱菊也黄:描绘了秋天的菊花,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美。
    3. 俗人多泛酒:指出世俗的追求,沉迷于酒的欢乐。
    4. 谁解助茶香:反问世人,谁能理解品茶的乐趣,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清雅。
  • 修辞手法

    1. 对比:将“泛酒”的俗人与“助茶香”的雅趣进行对比,突出隐逸生活的高洁。
    2. 象征:菊花象征长寿与高洁,茶香则代表清雅与内心的宁静。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长寿和高洁,代表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寓意清雅与内心的宁静,反映诗人对无酒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人提到的“东篱”主要是指什么?

    • A. 东边的山
    • B. 东边的篱笆
    • C. 东边的河流
  3. 诗中“谁解助茶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热爱饮酒
    • B. 对世俗的无奈
    • C. 对品茶乐趣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皎然更侧重于对饮茶的赞美,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皎然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点绛唇 花堤 点绛唇 点绛唇 雪中过味琴旧居 点绛唇 闺怨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 点绛唇 点绛唇 追和赵文敏公旧作十首客有持文敏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无类 梧桐一叶落 毕恭毕敬 髟字旁的字 产生 肥头大耳 珠玑满腹 耒字旁的字 干干净净 翼手目 哀鸿满路 建之底的字 風字旁的字 脏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