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禅诗》

时间: 2025-05-06 02:47:20

诗句

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

实际且何有,物先安可存。

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20

原文展示

禅诗
作者:皎然 〔唐代〕

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
实际且何有,物先安可存。
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诸法无门、无所依赖的境界,纷繁复杂的事物让人的智慧变得模糊不清。无论是谁的弟子,都在独立的天地之中。其实,真正的存在又有什么呢?事物如果不安于本质,又如何能够存活?应当明白,只有不动念,才能照见万千的源头。

注释

  • 万法:指万事万物、各种法则。
  • 无门:无所依赖、无所归属。
  • 智昏:智慧模糊、迷茫。
  • 徒称:空口称说,没有实际意义。
  • 独立天地元:独自存在于天地之间,回归本源。
  • 实际:真实存在的事物。
  • 安可存:又如何能够存在。
  • 不动念:心中没有妄念。
  • 万重源:无数的根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万法出无门”可以引申至佛教思想,意指万物皆无常,无法依赖固定的法则。诗人通过这种哲学思考,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复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明悟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因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皎然的诗多涉及禅宗思想,反映出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的繁荣时期,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思想盛行。皎然的诗作在此背景下,受到禅宗影响,常常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禅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对生命、宇宙及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万法出无门”,即指出世间万物的无常与无所依附,给人一种虚无的感觉。而“纷纷使智昏”则揭示了复杂的事物让人迷惑,难以分辨真伪,反映出人们在纷扰世界中所遭遇的困惑。

接下来的“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则展现了对身份的怀疑与对本源的追寻,强调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独立与孤独。最后的“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则引导人们回归内心,只有在内心宁静时,方能看清万物的真实源头。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既具有禅宗的智慧,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法出无门:万物的本源没有固定的门径可循。
    • 纷纷使智昏:纷繁复杂的事物让人的智慧变得模糊。
    • 徒称谁氏子:徒然称呼他人的身份,最终还是要回归本源。
    • 独立天地元:在天地之间独立存在,回归原始的状态。
    • 实际且何有:真正的存在又是什么呢?
    • 物先安可存:事物如果不安本质,如何能存在?
    • 须知不动念:要明白只有心中不动念,才能看清万物的根源。
    • 照出万重源:照见万千的真实源头。
  • 修辞手法

    • 比喻:万法无门比喻无常与无依。
    • 对仗:诗中每句有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本质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禅宗哲学的智慧,指导人们在繁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明悟。

意象分析

  • 万法:象征万事万物,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 无门:象征无依无靠,体现存在的虚无。
  • 不动念:象征内心的宁静,是通向智慧的途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法出无门”中的“法”指的是: A. 法律
    B. 事物与现象
    C. 作法
    D. 规则

  2. “须知不动念”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要动心思
    B. 保持内心宁静
    C. 不要思考
    D. 追求外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鹿柴》同样表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禅宗与诗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坐中呈宁极 和晏相公府东三咏 其二 楚家宅 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长老 和微之 同曼叔游菩提寺 王家渡 和三哥立春即事 送兄弟还都至长葛河上四首·别后作 野步 和景仁探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暴狠 包含袋的词语有哪些 秋高气和 儿字旁的字 闭目塞聪 文阃 采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窒隙蹈瑕 哨子 病字头的字 包含惨的词语有哪些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包含搨的词语有哪些 一掬 指敌忘身 宿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