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45
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作者:贯休
明明赫赫中兴主,动纳诸隍冠前古。
四海英雄尽戢兵,皆如圪圪天金柱。
万姓多论政与德,请树丰碑似山岳。
一从寇灭二十年,琬琰雕镌赐重叠。
荆州化风何卓异,寡欲无为合天地。
虽立贞碑与众殊,字字皆是吾皇意。
君侯捧碑西拜泣,臣且何人恩洊及。
凤凰衔下雕龙文,德昧政虚争敢立。
函封三奏心匍匐,坚让此碑声盖国。
我恐江淹五色笔,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
这位显赫的中兴之主,正如古代的英雄,统治着四海,所有的英雄都收兵归营,仿佛是坚固的金柱。百姓们纷纷讨论政事与德行,愿意树立一座如山岳般的丰碑。自从平定了敌寇已有二十年,琬琰雕刻的字迹愈加重叠。荆州的风气何等卓越,少欲无为与天地相合。虽然立下的贞碑与众不同,但每一个字都是我皇的心意。君侯捧碑在西方恸哭,臣下又有谁能恩泽如此。凤凰衔着雕龙的文辞,德行昧而政事虚,谁敢立下这样的碑文。密函中有三奏之心,匍匐在地,坚决让此碑声盖全国。我担心江淹的五色笔,写不出不立此碑的碑文。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政治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是为了表彰中兴之主的德政,体现了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赞美。通过碑文的形式,表达了希望在国家建立丰碑以示纪念的愿望。
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兴之主统治时期的赞美,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与历史意义。开篇以“明明赫赫”描绘了主人的威望,强调了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通过“万姓多论政与德”,传达了百姓对良政的渴望和追求,显示出民心所向。诗中对于荆州风气的称赞,表明了自此之后的社会风尚与安定局面,进一步突显出作者对“德”的重视。
在语言上,贯休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对比“德昧政虚”的哀叹,显示了对政治腐败的忧虑与反思,展现出深刻的社会观察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传达了希望与理想,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贯休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使这首诗在古代诗歌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德治的重要性,表达对中兴之主的赞美,并对未来寄予厚望,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与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是为了表彰谁的德政?
“万姓多论政与德”这句中的“万姓”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