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中玉早梅二首》

时间: 2025-05-04 10:37:39

诗句

梅蘂争先公不嗔,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由去,相逐扬州作好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39

原文展示:

梅蘂争先公不嗔,
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由去,
相逐扬州作好春。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花蕊争先开放,您却并不生气,因为我知道您家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我们何时才能各自自由地去追逐呢?愿在扬州相聚,共享美好的春天。

注释:

  • 梅蘂:梅花的花蕊。
  • 争先:争着先开放。
  • :指朋友或尊敬的人。
  • :生气。
  • 知公家:我知道您家中。
  • 自由去:自由地去往某地。
  • 相逐:彼此追逐。
  • 扬州:古代著名的城市,以繁华和美景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作品多以清新、洒脱见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相聚的时节,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梅花意象的运用,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引子,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梅蘂争先公不嗔”生动地描绘了梅花争相开放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意,而“公不嗔”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宽容,体现出友谊的深厚。接下来的“知公家有似梅人”则暗示了诗人对朋友家人优秀品质的认可,形成了一种美好的共鸣。最后两句“何时各得自由去,相逐扬州作好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与朋友在美丽的扬州共度春天的美好愿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首诗在描绘梅花的同时,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生动而富有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梅花的花蕊争先开放,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第二句:表达对朋友的理解与欣赏。
    • 第三句:提出了对自由的向往。
    • 末句:描绘了与朋友在扬州共度春天的美好愿景。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花的开放拟人化,强调生机。
    • 对仗:整个诗句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由生活的期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春天的到来,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人。
  • 自由: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 扬州: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的生活场景,是友人相聚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蘂”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的果实
    • B. 梅花的花蕊
    • C. 梅树的枝干
  2. 诗人希望与朋友去哪里共度春天?

    • A. 北京
    • B. 扬州
    • C. 南京
  3. “相逐”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 A. 彼此争吵
    • B. 彼此追逐
    • C. 彼此分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安石《春日》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这首与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癸卯元日 春晚 次韵瑞莲 田头 山居十首 其六 呈和仲 人日 江神子 其二 发金陵 林和靖墓 次韵杨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乚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牙字旁的字 河清难俟 凈袜 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耍尖 晨提夕命 卜字旁的字 借榻 高字旁的字 象阙 疥癣之病 末结尾的成语 延登 辗转思念 能说惯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