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39
梅蘂争先公不嗔,
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由去,
相逐扬州作好春。
梅花的花蕊争先开放,您却并不生气,因为我知道您家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我们何时才能各自自由地去追逐呢?愿在扬州相聚,共享美好的春天。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作品多以清新、洒脱见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相聚的时节,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梅花意象的运用,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珍视。
这首诗以梅花为引子,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梅蘂争先公不嗔”生动地描绘了梅花争相开放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意,而“公不嗔”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宽容,体现出友谊的深厚。接下来的“知公家有似梅人”则暗示了诗人对朋友家人优秀品质的认可,形成了一种美好的共鸣。最后两句“何时各得自由去,相逐扬州作好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与朋友在美丽的扬州共度春天的美好愿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首诗在描绘梅花的同时,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生动而富有情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由生活的期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蘂”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与朋友去哪里共度春天?
“相逐”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