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1:29
沿溪十亩桑,绿叶敷且腴。
朝采不盈筐,暮视唯空株。
乃知飞萤来,窃食无复余。
汝饥既云餍,蚕饥当何如。
岂挟照书劳。我困正在书。
喫衣谚所笑,思炙计复虚。
僮奴日捕拾,囊献如囚拘。
尘编眊难覩,乾死气亦纾。
政尔可得尽,一笑清霜初。
清霜几时来,我亦寒无襦。
及时且封溉,朂哉为后图。
沿着小溪种了十亩桑树,绿叶茂盛且丰腴。
早晨采摘却装不满筐,傍晚看去只剩空秃的树枝。
这才明白飞萤来临,悄悄地吞食桑叶,已经没有剩余。
你们吃饱了还说满足,蚕儿又该如何呢?
难道你们都在照顾书本的劳苦,我却困在书堆里。
吃衣服的谚语被人嘲笑,思虑烧炭的计谋又虚幻无实。
仆人每天捕捉昆虫,囊中之物像是被囚禁。
尘土缠绕难以看到,干枯的气息也得到了舒缓。
即使这可以得到尽头,我也只是在清霜初降时笑一笑。
清霜何时会到来,我也没有厚衣服御寒。
及时浇水保湿,盼望着未来的收成。
黎廷瑞(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诗人,主要以咏物诗和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该诗作于农事繁忙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与蚕事的落寞,反映了他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思考,揭示了农民的辛劳与理想的破灭。
《溪上桑叶萤食已既今年蚕事颇落寞》通过细致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桑叶与蚕事的忧虑。首联“沿溪十亩桑,绿叶敷且腴。”描绘了丰腴的桑叶生长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描写逐渐转向落寞与无奈。尤其是“朝采不盈筐,暮视唯空株。”表达了诗人对于辛勤劳动却收获寥寥的深切感慨。
诗中“飞萤来,窃食无复余”更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无情,飞萤的到来使得桑叶残缺,蚕食的艰难与饥饿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不安与焦虑。而“岂挟照书劳。我困正在书。”则表现了诗人在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暗示他对学问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种矛盾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细腻的观察中融入了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探索,既有对农事的关注,又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桑树与蚕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与对生活困境的深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思考。
诗中“朝采不盈筐”指的是什么?
A. 采摘桑叶的丰收
B. 采摘桑叶的不足
C. 收获的丰盈
D. 特别的节日
诗中提到的“飞萤”象征着什么?
A. 学问
B. 自然的无情
C. 丰收
D. 快乐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对生活困境的思考
C. 追求知识的艰辛
D. 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