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山潭作》

时间: 2025-05-09 02:56:42

诗句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42

原文展示:

万山潭作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白话文翻译:

在岩石上垂钓,水清澈心也悠闲。
鱼儿在潭水下游动,猿猴在岛上藤蔓间悬挂。
曾经的游女解下佩饰,传闻流传在这座山中。
但我寻求却无法得到,只好顺着月光划船唱歌归去。

注释:

  • 垂钓:在水边钓鱼。
  • 磐石:大石头,指诗人坐的地方。
  • :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 :深水池,指水域。
  • 游女:游玩的女子,可能指传说中的仙女或美丽的姑娘。
  • 解佩:将佩饰解下,象征美好回忆或爱情。
  • 沿月棹歌:顺着月光划船,边划边唱歌,营造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典故解析:

  • 游女:古代传说中常有美丽女子在山水间游玩,象征着美好与梦幻的爱情。
  • 潭水:常用来象征深邃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与王维齐名。生于今湖北省,早年曾任小官职,但因对官场的不满而辞职,选择隐居山水之间,专心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创作背景:

《万山潭作》写于孟浩然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宁静环境中获得的内心平和。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万山潭作》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作,诗人以垂钓为引子,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开篇“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场景,诗人坐在岩石上,心中无忧无虑,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意境在唐诗中常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接下来的“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展现了自然生灵的动态,鱼儿在水底游弋,猿猴在藤间嬉戏,生动描绘了一幅活泼的自然画面。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增强了诗人心境的悠闲。

而后“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则引入了人文的元素,游女的出现打破了自然的单调,增添了一丝情感的色彩。她解佩的动作和传闻的流传,似乎在提醒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寻。

最后一句“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尽管对游女的追寻未果,但诗人依然选择随月而归,悠然自得。这种对自然与人情的独特理解,体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充满了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在岩石上垂钓,水清澈使心情也感到悠闲。
  2.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鱼儿在潭水树下游动,猿猴在岛上的藤蔓间悬挂。
  3.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曾经的游女解下佩饰,流传的故事在这座山中。
  4.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寻找却无法得到,只得顺着月光划船唱歌返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前后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鱼”、“猿”、“游女”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淡泊心态。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尽管未能如愿,但仍能欣然接受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潭水:象征宁静和深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自由与灵动,表示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喜爱。
  • :代表自然的生机,增强画面的活泼感。
  • 游女:象征美好、理想和爱情,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孟浩然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求之不可得”指的是什么?

    • A. 鱼
    • B. 猿
    • C. 游女
    • D. 碧水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追求名利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唐代
  2. C. 游女
  3.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贺知章《回乡偶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主题更偏向人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赏析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余读林子仁诗云君心恨不走天涯不比衰翁只恋 长句简敬叟季仙兼呈端夫申父晦仲 赋祝次仲八景·山市晴岚 侵晓书怀四绝句 乌夜啼(夜泊阳子江)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 月丹和鹤庄韵 舟行三章 蝶恋花(北津夜雪) 简康侄求先君石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方字旁的字 鸟子声 門字旁的字 白玉盘 皮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捉奸见双,拿贼要赃 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跌宕昭彰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券内 健将 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无可置辩 熏香荀令 荣古陋今 诬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