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47
檀溪寻故人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在檀溪边,花儿与竹子相伴,溪水分流,马儿在水中跳跃。
田园中的人们看不见,似乎都隐居在洞中。
诗中提到的“洞中栖”可以联想到隐士的生活,古代文人常常向往隐居生活,逃避世俗纷扰。孟浩然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这种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现隐逸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该诗写于孟浩然晚年时,他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
《檀溪寻故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描述了檀溪边的自然景色,花与竹的相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接下来的“池分跃马溪”,通过马儿在水中跳跃的生动场景,增添了诗的活力与动感,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自由。
而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人们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世俗生活的淡然。诗中流露出一丝惆怅,仿佛在感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孟浩然高洁的品格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切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淡泊。
诗中提到的“檀溪”指的是:
A. 一种树木
B. 一条溪流
C. 一种花朵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向往
C. 不关心
诗中“池分跃马溪”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马在溪水中跳跃
B. 人在田野中劳作
C. 花开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