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5-07 09:05:08

诗句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若渡河,吾将奈何。

河水有悬流,鱼鳖不能居。

公力不如水,乃为鳖与鱼。

河水胜鸩毒,河水胜矛戟。

河伯不相邀,胡云避不得。

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狎于水,死于水。

公性扬扬急如驶,河水一去不复回,公今一去宁复起。

公不起,自取之,公兮公兮将怨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08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若渡河,吾将奈何。
河水有悬流,鱼鳖不能居。
公力不如水,乃为鳖与鱼。
河水胜鸩毒,河水胜矛戟。
河伯不相邀,胡云避不得。
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狎于水,死于水。
公性扬扬急如驶,河水一去不复回,
公今一去宁复起。
公不起,自取之,公兮公兮将怨谁。

白话文翻译

不要渡河,不要渡河,如果你真的要渡河,我该怎么办呢?
河水流急,鱼和鳖都不能生存。
你的力量不如水,所以你就像鱼和鳖一样。
河水比毒酒还要致命,比武器还要可怕。
河神不邀请你,怎么能逃避呢?
我听说,跟老虎亲近会死,跟水亲近也会死。
你的性情急躁,像船一样快速,
河水一去不复返,你今天一去还能回来吗?
如果你无法回来,那就是自找的,你啊,你又能怨谁呢?

注释

  • :这里指的是对方或朋友。
  • 渡河:指过河,寓意冒险或进入危险境地。
  • 悬流:指水流湍急,流动的水不易居住。
  • 河伯:河神,传统文化中掌管河流的神灵。
  • :亲近、接近。

典故解析

“狎于虎,死于虎”是指与猛兽亲近就会面临危险,强调了自然界的残酷。此句常作为警示,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乌斯道,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风格上带有浓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公无渡河》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是诗人为警示某位朋友或亲人,以防其冒险行为。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与无奈。

诗歌鉴赏

《公无渡河》是一首充满警示意味的诗。诗人通过对河流的描绘,传递了潜在的危险和对友人的关怀。诗的开头反复强调“公无渡河”,显示了诗人对友人冒险行为的强烈反对和不安。接着,诗人通过对河水急流的描述,暗示了这种冒险行为的不可逆性,强调了河水的危险性,甚至比毒酒和武器还要可怕。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的典故,进一步引申出冒险的潜在后果。这种警示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劝诫,更是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和冒险心理的批判。最后,诗人以“公兮公兮将怨谁”收尾,表明如果真发生了不幸,那是自找的结果,突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反复强调,表达强烈的劝阻意图。
  • 公若渡河,吾将奈何:若你真的要渡河,我该如何自处,流露出无奈和担忧。
  • 河水有悬流,鱼鳖不能居:急流之中,连鱼和鳖都无法生存,暗示风险之大。
  • 公力不如水,乃为鳖与鱼:你不如水强大,最终也可能像鱼和鳖一样被淹没。
  • 河水胜鸩毒,河水胜矛戟:河水的危险性超越了毒药和武器。
  • 河伯不相邀,胡云避不得:河神不邀请你,意指无法逃避的命运。
  • 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狎于水,死于水:告诫人们亲近危险源头的后果。
  • 公性扬扬急如驶:你性情急躁,像船一样快速。
  • 河水一去不复回:一旦越过河流,就无法返回。
  • 公今一去宁复起:今天一去,是否能再次回到原地?
  • 公不起,自取之:若无法再起,那就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 公兮公兮将怨谁:你啊,若真有事,能怨谁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鱼和鳖,突出脆弱与无助。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开头的“公无渡河”反复使用,强化警告的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河流的描绘及其危险性,警示人们在面对危险时应保持警惕,反映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冒险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水:象征着危险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 鱼和鳖:代表脆弱和无助,暗示人们在自然和命运面前的渺小。
  • :象征着强大的威胁,提醒人们要远离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公无渡河”重复了多少次?

    • A. 一次
    • B. 两次
    • C. 三次
    • D. 四次
  2. 河水比什么更危险?

    • A. 毒酒
    • B. 食物
    • C. 火焰
    • D. 风暴
  3. 诗中提到的“狎于虎”是什么意思?

    • A. 近距离观察老虎
    • B. 与老虎亲近会有危险
    • C. 喜欢老虎
    • D. 训练老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公无渡河》更注重于对风险的警示,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
  • 《诗词鉴赏的艺术》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好山晴更好 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西樵白云洞 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 木兰花慢 在德六年正旦 木兰花慢 辛酉九日 木兰花慢 赠阆州扬宣抚 木兰花慢 其一 西斋坐雨,威如书至 木兰花慢 其一 题马湘兰画山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预习 韭字旁的字 正正当当 放僻淫佚 词章 舌字旁的字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巾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謇谔之风 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瑰木 切用 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论短道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