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6:53
公无渡河
作者:顾璘(明代)
愿公渡沧海,不愿公渡河。
海水有定性,河水多回波。
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
山陵且震荡,将柰公身何。
白骨葬黄流,化为鼋与鼍。
不信妾言苦,请观龙门津。
自古断舟楫,公今徒杀身。
杀身亦不易,竟使傍人嗤。
妾言公不听,公心妾不知。
箜篌之曲令人悲。
我愿你渡过广阔的大海,而不愿你渡过这条河。
因为海水有其固定的性质,而河水则波涛起伏、变化多端。
如果金堤失去了上策,瓠子就会留下悲伤的歌声。
山陵还在震荡,难道你的生命又该如何呢?
白骨埋葬在黄河中,化为鼋(鳖)与鼍(蟾蜍)。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苦心,请去看看龙门渡口。
自古以来,断了舟楫的人,今你只是白白送命。
即使送命也不容易,最终却让旁人嗤笑。
我所说的话你不听,你的心意我也不知。
箜篌的曲调令人感到悲哀。
作者介绍:顾璘,明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关心与不安,以及对人生无常和生死的深刻思考。
《公无渡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海与河的对比,传达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海水代表着广阔与稳定,而河水则象征着不定与危险,诗人以此劝诫对方小心谨慎,不要冒险渡河。尤其在历史上,河流常常是生死存亡之地,诗人用“白骨葬黄流”这样的意象,直指人世的悲哀与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愁苦而又不乏哲理,诗人不仅是在劝诫对方,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反复提到的“杀身”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暗示了对社会环境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一句“箜篌之曲令人悲”,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箜篌的凄美曲调似乎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无常与苦涩。
诗词测试:
诗中“沧海”与“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人对对方的劝告主要是基于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