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5:43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必欲渡意如何。
波涛汹涌何足畏,中原未复一身多。
争知平地有风波,人心之险险于河。
“公”不要渡河,公不要渡河,你为什么非要渡不可?
波涛汹涌有什么好怕的?中原之地尚未恢复,一个人又能有多少。
谁能知道平地上也有风波,人心的险恶比河水还要可怕。
“公无渡河”传达了劝阻之意,可能源于历史上许多由于冒险而导致的悲剧故事,提醒人们在面对风险时要三思而后行。
徐集孙,宋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其诗作常常包含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本诗可能创作于战乱或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心险恶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以“公无渡河”开头,反复强调渡河的危险,潜在地传达出一种对冒险的警示。诗人在描绘波涛汹涌的河流时,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象,更是在隐喻社会动荡与人心险恶。中原的未复,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不安,而“一身多”则暗示了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渺小与孤独。
通过“争知平地有风波”,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潜藏着的复杂和危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自然环境更为复杂多变。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人际关系时,需谨慎行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往往比自然的威胁更为可怕。
诗词测试:
诗中“公无渡河”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平地有风波”主要指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徐集孙的《公无渡河》更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动荡。李白的诗中多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而徐集孙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挣扎与对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