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24
藕花池畔音书绝。
二十馀年如电掣。
当时总是有情痴,此日竟成无泪别。
人间无计相抛撇。
唯有春花秋夜月。
花原长好月长圆,
春去秋来情不竭。
在藕花池边,音信绝迹。二十多年瞬息而逝。
当年彼此都是情痴,如今却只剩无泪的离别。
人世间无计可施来互相舍弃。
只能依靠春天的花朵和秋夜的明月。
花儿依旧美丽,月亮依旧圆满,
春去秋来,情感却永不枯竭。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在中国文学中常见,反映了士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德潜,字子尹,号默庵,晚号尹默,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尤其擅长词曲,精通多种文学形式。
《玉楼春》创作于沈尹默的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经历了许多离合悲欢,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这些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玉楼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中展现了对往昔恋情的深刻怀念和对人生无情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藕花池畔音书绝,二十馀年如电掣”便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音信的断绝,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诗人以“音书绝”引出对旧情的追忆,随即以“二十馀年”感慨时间的迅速,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的沉重感。
接下来的“当时总是有情痴,此日竟成无泪别”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缅怀与现在无奈的对比,情感的纠葛在这两种情绪中显得更加鲜明。诗中“唯有春花秋夜月”一句,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人世间的情感难以把握,但春花和秋月的美好却是永恒的。
最后两句“春去秋来情不竭”则是对情感的升华,尽管时光流逝,但真挚的情感始终存在,表现了诗人对爱的坚定信念与不屈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青春的逝去与情感的长存,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旧情的追忆与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真挚感情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不屈的精神。
“藕花池畔音书绝”中的“音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花秋夜月”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用“电掣”来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