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1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4:57
悠悠漾漾泛烟篷,两耳听彻江声空。
水步涉历休折柳,晴宵又泊湋源口。
何待月上淮山头,黄昏更好寻泊休。
红糟酿鱼可荐酒,剧饮谁能尽五斗。
斗斜月出夜已分,江声人语寂无闻。
惜无苏仙共此快,独自吹箫离巡砦。
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轻轻荡漾着小船,耳边只听得江水的空荡声响。
在水边漫步,不愿折柳,晴朗的夜晚再次停泊在湋源口。
何必等到月亮升起在淮山之顶,黄昏时分更好寻找停泊之处。
用红糟酿成的鱼可供美酒相配,豪饮之中有谁能喝尽五斗?
月亮斜挂,夜色已然分明,江水声和人声都显得寂静无声。
可惜没有苏仙与我共度这份快乐,只有我独自吹着箫,离开巡砦。
董嗣杲,字元恭,宋代诗人,与苏轼等人有交往,深受其影响。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这首诗作于诗人旅行途中,描绘了他在水边的闲适生活,感叹友人的缺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离湋源口即事》是一首描绘水乡景色与人情感的诗。开篇描绘了作者的游船在水面上的悠然,声响与画面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用“悠”、“漾”两个字,生动地展示了水的灵动与宁静,似乎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轻松的心境。接着,诗人提到在水边漫步,舍不得折柳,表明了他对自然的眷恋和对友谊的期望。
而在“何待月上淮山头,黄昏更好寻泊休”一句中,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更适合安静地停泊,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的后半部分转向饮酒,描绘了与友相聚的意境,尽管身边没有苏轼的陪伴,独自一人仍然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的流露和对友谊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用清新的自然景色反衬内心的孤独,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快乐。
诗中提到的“红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酒
C. 一种鱼
D. 一种水果
诗人感叹没有谁与他共饮,提到的朋友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江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的喧嚣
C. 风的呼啸
D. 云的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