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56
犬戎窥近塞,羽檄发精兵。
不识沙场苦,焉知性命轻。
饥鹰投古垒,疲卒卧空营。
日暮辕门里,愁听鼓角声。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紧张局势。犬戎(指敌人)在边塞附近窥伺,朝廷的命令已经发出,精锐的士兵也已出征。然而,敌人不明白战场的艰辛,又怎能理解生命的脆弱?饥饿的鹰在古老的城垒上空盘旋,疲惫的士兵则在空旷的营地里休息。日暮时分,营门里传来愁苦的鼓角声,让人更加忧虑。
李昌祺(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致远,号莹石。以其军事及边塞诗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兵的艰辛。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边境战事频繁,李昌祺通过描绘战士的悲惨境遇,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奈。开头两句“犬戎窥近塞,羽檄发精兵”直接交代了紧张的局势与行动,表现出战事的迫切性。而接下来的“不识沙场苦,焉知性命轻”则通过对敌人的质疑,反映了对战争无知者的讽刺。诗中提到的“饥鹰”和“疲卒”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尤其是“日暮辕门里,愁听鼓角声”,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表达了对未来战斗的无助和对生命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情感上沉重,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战场画面,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李昌祺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辛苦,发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呼唤对生命的珍视,表达出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犬戎”指的是哪个群体?
填空题:诗中“日暮辕门里,愁听_____声”,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羽檄发精兵”反映了战争的紧迫性。(对/错)
这些内容和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昌祺的《拟唐塞下曲九首 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