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00
犯晓登云顶,日午仅陟半。
不知几多高,上为云所幔。
复穷千百级,忽已凌霄汉。
擘絮立岑椒,裹绵坐石畔。
开口竟可吞,入手弗容玩。
袖归拟赠客,衣解随风散。
清晨我登上云顶,正午时分才升到一半。
不知道有多高,头顶上被云罩着。
再往上走千百级,忽然就凌驾于蓝天之上。
手中撕开云絮,坐在石边像裹着棉花。
张嘴仿佛可以吞下这浩瀚的云海,
但一旦入手却无法把玩。
准备把云送给朋友,衣服却随风飘散。
田霢,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描写和抒情见长,风格清新悠远。其诗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鼓山看云》创作于田霢游览鼓山时,诗人借助鼓山的云雾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鼓山看云》是一首描绘鼓山云海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晨曦与正午的交替中,体验了攀登鼓山的艰辛与乐趣。开头两句以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从清晨至正午的攀登过程,表现了追求高远理想的坚持与努力。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云所幔”的意象,描绘了诗人被云雾环绕的神秘感,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般的体验。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象,更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通过“擘絮立岑椒,裹绵坐石畔”,诗人将云比作棉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云的柔软与轻盈,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此外,“开口竟可吞,入手弗容玩”的描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把握的无奈,深刻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探索,往往是无法完全实现的。
最后两句“袖归拟赠客,衣解随风散”,透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似乎在表达对美好瞬间的留恋与无力挽留的感受。总体而言,整首诗通过对云与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亦感受到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鼓山的云雾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短暂时光的惋惜。
诗中“犯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诗人在云顶上所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诗人如何形容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