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25
长亭怨 秋堠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望前路依依衰草。瘦柳亭边,马尘多少。
惨憺旗竿,去程愁认玉关道。
夕阳来透,知每日平安报。
戍鼓不曾停,更可奈明驼催到。
霜晓。傍山村水驿,几处荷戈人老。
危楼四倚,况带著荒堤斜照。
甚时看瓯脱烟消,定添入秋徵诗料。
任画鹭模糊,寒日鸦啼残堡。
前方的道路上,依依不舍地生长着衰草。
瘦弱的柳树在亭边,马蹄走过留下多少尘土。
旗竿显得惨淡,去程的愁苦让我想起了玉关道。
夕阳透过云层,知道每天都有平安的消息传来。
戍楼的鼓声没有停止,更何况明天的驼队会催促到来。
霜晨时分,靠近山村水驿的地方,几处人老了却还在操戈。
危楼四面环绕,更何况带着荒凉的堤岸斜斜地照射。
什么时候能看见瓯江的烟雾消散,定能增添秋天的诗情。
任凭画中的白鹭模糊,寒冷的日子里乌鸦在残破的城堡上啼叫。
作者介绍:蒋春霖,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事的关系,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处于战争与离别的氛围中,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惆怅,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特征。
《长亭怨 秋堠》是一首充满秋意和离愁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望前路依依衰草”,用衰草象征着凋零的时光与逝去的青春,传达出一种无奈和不舍的情感。接下来的“瘦柳亭边,马尘多少”,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秋日的萧瑟景象,马尘的多少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悲欢离合。
“惨憺旗竿,去程愁认玉关道”,这里的玉关道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更是离别和忧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心中对远行的无奈与惆怅。随着夕阳的照耀,诗人仿佛听到了来自平安的消息,然而“戍鼓不曾停”则提醒他仍然处于战乱之中,无法真正放心。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加细腻,霜晓时分的场景,人与自然交织出一种荒凉的美感。“危楼四倚,况带著荒堤斜照”,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任画鹭模糊,寒日鸦啼残堡”,在意象的模糊中,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理想中的境界,然而现实的残酷又让他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映射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对离别的愁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深刻而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基调,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关道”象征什么?
A. 离别与忧愁
B. 旅行的快乐
C. 自然的美景
D. 家乡的安宁
“戍鼓不曾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与安宁
B. 焦虑与紧迫
C. 快乐与期待
D. 伤感与怀念
诗中“衰草”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青春的美好
B. 生命的脆弱
C. 自然的变化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