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时间: 2025-05-04 07:11:53

诗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11:53

原文展示: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天际与云海相连,晨雾弥漫的景象,星河似乎要转动,千帆竞相起舞,宛如梦中魂魄归于帝王的宫殿。听到天上的声音,恳切地问我将归往何处。我回答说:路途遥远,日暮时分愁绪满怀,虽然学习诗词时偶有惊人之句,却也无奈路途漫长。九万里高空,风鹏正展翅翱翔,然而,风停了,我的蓬舟却要乘风而去,向三山驶去!


注释:

  • 天接云涛:天与云海相连,形容天际的辽阔。
  • 晓雾:清晨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星河:指银河,象征着广阔的夜空。
  • 梦魂归帝所:仿佛梦中的灵魂回到了皇帝的地方,暗含对往昔的怀念。
  • 天语:来自天空的声音,具有神秘感。
  • 我报路长嗟日暮:我回答说路途遥远,日已西沉,感到无奈。
  • 学诗谩有惊人句:学习写诗时,虽然有时写出惊人的句子,但也有无奈之处。
  • 九万里风鹏正举:形容志向远大,如鹏鸟高飞。
  • 蓬舟:指轻便的小船,象征自由与流浪。

典故解析: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蕴含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理想的追求。在这首词中,"梦魂归帝所"可以理解为对往日荣华的向往,而"九万里风鹏正举"则体现了她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同时,"风休住"中的“风”可以象征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前路的迷茫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字易安,号漱玉,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生于名门望族。她的作品以情感细腻、音律优美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充满波折,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个人的离散,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创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正值战乱之际,国家动荡,她的个人生活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词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她心灵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气韵悠长,情感深邃,既有对壮丽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开篇的“天接云涛连晓雾”便为整首词奠定了宏大的自然背景,展现出一种辽阔、旷达的气势。接着“星河欲转千帆舞”,则是对无数梦想与希望的追逐,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渴望。

在词的中段,诗人通过“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描绘,展现了对命运的思考。此时,她不仅在与自然对话,还在与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不禁让人感受到她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而“我报路长嗟日暮”则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让整首词多了一层深刻的内涵。

结尾处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则是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心向自由,向往无尽的远方。整首词在起承转合中,展现了李清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接云涛连晓雾:描绘了天与云相接的辽阔场景,晨雾的朦胧增加了神秘感。
  2. 星河欲转千帆舞:形象地表达了繁星与帆船的舞动,暗示着希望与追求。
  3. 仿佛梦魂归帝所:梦中的灵魂归回往昔的辉煌,流露出怀旧之情。
  4.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与自然对话,表现出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5.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途遥远,日渐西沉,表达出对理想的无奈与失落。
  6. 学诗谩有惊人句:虽有灵感,但依然感到生活的艰辛。
  7. 九万里风鹏正举: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勇气与壮志。
  8.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渴望乘风远航,追寻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比喻(如“星河欲转”比喻梦想的追逐)、拟人(如“闻天语”赋予自然以情感)、对仗(如“九万里风鹏正举”)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李清照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与对自由的渴望,深刻揭示了个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涛: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空间,体现了自由与梦想。
  • 晓雾:代表着未知与朦胧,暗示着人生的迷茫。
  • 星河: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的方向。
  • :代表着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李清照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迷茫的生活
    B. 辽阔的自然
    C. 个人的孤独

  2.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日暮”意指什么?
    A. 早晨
    B. 傍晚
    C. 中午

  3.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所象征的是什么?
    A. 自由与理想
    B. 家庭与温暖
    C. 财富与名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
  • 温庭筠的《更漏子》:描绘了夜景与思乡之情,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辛弃疾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李清照的词更具个人情感,而辛弃疾的作品则多了一份豪迈与壮志。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词全集》
  2. 《宋词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4. 《中国古代文学史》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相关查询

冬日排闷 赠惟了侍者 闭户 渔翁 小江 游山 夏初湖村杂题 新春 残春 暑雨萧萧滴夜长晓窗探借九秋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声的词语有哪些 雾文 桃弧棘矢 赤铁矿 溶与 瓦字旁的字 一无是处 石字旁的字 返朴归真 开冻 皮字旁的字 柱石之臣 独步当时 髟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能言快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