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21:57
送僧元暠东游
作者: 刘禹锡
宝书翻译学初成,
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
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
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
何人不愿解珠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一位名叫元暠的僧人东游的情景。诗中提到,僧人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经典的技巧,手中的锡杖轻盈如飞。在彭泽这个地方,他的家族已经世代相传,不知经过多少代。而灵山的相遇似乎是他前世的缘分。传灯的过程使他已经领悟到无为的道理,但仍然怀有对世间无尽情感的眷恋。从此,他将会与许多高尚的居士交往,谁又不希望能解开那珠子般的珍贵智慧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之时。诗人送别僧友元暠,表达了对其修行之路的祝福与期许。
《送僧元暠东游》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的修行过程与内心感受,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宝书”和“振锡”描绘出僧人的修行成果,突显出他在翻译经典方面的成就,这不仅是对僧人学识的赞美,也传达出对知识的尊重。
接下来的“彭泽因家凡几世”,则借用彭泽的历史,表达对家族传承的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灵山预会是前生”一句,深化了因缘的思想,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诗人似在诉说人与人之间的深厚羁绊。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这两句则展现了僧人对无为哲理的领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情感的依依不舍,充满了对世俗情感的理解与包容。
最后两句“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期望能与高尚的人士交往,追求智慧与真理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整首诗传达了对修行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智慧追求的渴望,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诗中提到的“宝书”指的是什么?
“振锡如飞”中的“振锡”意指什么?
诗中“灵山”指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