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09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作者:刘禹锡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
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
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的第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慨。诗人描绘了一位在沃州的僧人,因岁月的流逝而显得憔悴,与此同时,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分别已久,尽管分别二十年,但心中仍旧怀有深厚的情谊。诗中提到的“越江千里镜”比喻了远方的思念,而“越岭四时雪”则象征着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最后,诗人描绘了一位逍遥自在的人,在深夜观赏水中的月亮,暗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江,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以其诗歌、散文和评论闻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作品中常包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禹锡被贬之后,诗人在逆境中感受到深切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与持久。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作为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他对友情的深切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全诗以“凄凉”开篇,瞬间带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描绘出一种令人感到悲凉的场景。诗中提到的“沃州僧”不仅指代了一位具体的人物,更象征着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逝的友情。通过“憔悴”二字,可以感受到岁月对人的侵蚀与改变,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健康状态的关心。
“别来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友情的坚韧,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离别,但“唯馀两心在”却反映出心意相通的情感纽带。这一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永恒。
随后,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越江的千里之遥和四时的雪景,仿佛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对比。最后的“逍遥人”,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将友情与自然的景致结合,情感细腻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情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深厚的人际情感与人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沃州僧”,此僧人象征什么?
A. 孤独与清净
B. 财富与权力
C. 年轻与活力
“别来二十年”体现了什么?
A. 友情的长久
B. 时间的短暂
C. 地理的遥远
“逍遥人”在诗中暗示了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超然的生活态度
C. 忧虑与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